作者:賣布的小販 20180803

家紡/投資/加盟/趨勢/前景/分析

首先說明:文章完全屬於個人觀察和體會,不構成投資意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經過40年的飛速發展,國民經濟、消費者素質、消費者層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率也從年遞增14%降到現階段6%,同質化、供大於求的局面已經是事實。中國家紡行業經歷了2008年前跑馬圈地快速成長期,2008~2012是行業爆發期,2012年後行業調整分化期,從2012年開始,這5年來尤其是近2年環保的推動,前段成本加快上升,終端價格卻在下降,行業出清加快,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很多曾今響噹噹的品牌,比如紫羅蘭、盛宇、凱盛、巴黎春天、多喜愛(多喜愛本來15年資金鏈斷裂要跨,但是通過上市套了4個億又勉強支撐到現在)一度舉步維艱,有的資金鏈斷裂、有的破產,有的倒閉,關店潮一度蔓延,對於家紡產品來說,其用途特殊、設計易複製以及更新替換較為持久,使得整個行業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這也是家紡行業發展壯大的最大障礙。

中國家紡行業截止到2018年,家紡單品銷售規模10億元以上的僅有4家,這屬於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是3~8億元;第三梯隊是3億元以下;這幾年第二、三梯隊基本上被第一梯隊企業通過價格戰快速擠壓,逐漸淡出品牌經營,有的退出一二線省會城市網點急劇收縮,有的成了貼牌工廠或者直接破產倒閉

中國家紡行業整體上來說,內銷與出口市場產銷在2400億左右規模,但是又極度分散,市場聚合度極低,中國家紡前四大品牌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富安娜(26.16億)、羅萊(46.62億)、水星(24.62億)、夢潔(19.34億)總營收行業市場份額佔比不到6%,這也是源於過去消費者認知中把家紡產品認為是耐用品,必須得承認,和服裝、鞋子、箱包相比,家紡和建材類非展示性耐用產品創建品牌難度更大,因為與前者相比,消費者對家紡產品關注度更低,購買頻率低,本身家紡行業廣告投入少,對市場和消費者教育投入少,造成難以形成領導品牌佔據主導市場份額慣例,比如格力空調一家就佔了40%的空調市場份額。

在極度分散的市場中,過去10年家紡企業從宣傳推廣手段到渠道創新,都正在醞釀著一場變革,這場變革在家紡行業都在攜手致力於推動提高消費者對家紡產品的購買頻率,從以下3個方面來提高消費頻次

1、首先,從觀念上來說,隨著老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也通過整個行業的企業共同努力就已經改變了部分觀念,比如提倡健康枕頭半年一換,被芯兩三年一換,四件套隨心情想換就換,結婚要換、喬遷新家新房要換等等……消費者不再像過去那樣更換周期長,頻次從過去的5~10年變成現在的1~3年,這也促進了家紡市場總額的進一步擴大

2、從品牌定位上來說,從08年開始,很多企業都在打造時尚品牌,給家紡行業注入了時尚的元素,時尚在這個概念是新穎、與眾不同的,每年都在變,今天流行的,明天可能就過時了,這也給很多消費者更新的觀念,即使家裡不缺家紡產品,也給了每年不斷購買的理由。以時尚定為的家紡品牌有湖南多喜愛、上海羅萊的優家、上海水星的百麗絲等……,但是時尚這個概念像一陣風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風過後,「快時尚」家紡品牌的發展都陷入困境,但是這些快時尚品牌對推動家紡產品更換頻次做出了應有的歷史貢獻。

3、從家紡行業營銷模式來說,家紡行業宣傳推廣手段到渠道創新,從線下布局線上發力,從價格戰到品牌戰,活動促銷是這個行業最大的經營特色,比如2014~2015年的多喜愛和水星,天天做推廣,月月搞小促,一年四五次大促,以水星為例,全國接近2000家店櫃,一個終端店櫃一年四五次大促銷,加起來水星一個公司促銷場次一年就有上萬場,通過大規模的品牌價格戰,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更換家裡的家紡產品,大大的提高了消費者更換家紡產品的頻率。但是因為活動促銷做的太頻繁,做久了缺乏新意,終端加盟商和產品又難以管控,水星家紡的網點主要又在縣級城市,幾次大促銷後,擠掉當地縣城大量競品同時,自己銷量也迅速下滑,導致了大規模關店潮,2015年就有400家店櫃撤銷。

即使整個家紡行業都在一起推動消費者更換家紡產品頻次的變革,但在同質化很嚴重的情況下,家紡行業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第一,偽品類

首先,我個人覺得,將市場稱為「家紡」本身就是個錯誤,從行業來看,家紡行業毫無疑問是一個品類;從定位和心智來看,沒有一個消費者會想「我要去買家紡產品」,他們往往會想到要買具體點的枕頭、被子、套件、床上用品、窗帘等,「家紡」是個品類,但又沒有消費者說要買「家紡」,「家紡」一詞不符合消費者思考方式,不符合消費者思考方式的都可以定義為「偽品類」。消費者心智中存在著枕頭、套件、被芯、毛巾等這些獨立品牌,就意味著沒有那個家紡品牌可以在整個家紡行業中佔據較大的銷售百分比。

第二、過度多品牌化

也正因為家紡行業企業經營者意識到了這些獨立品類的存在,很多的企業推出多個家紡品牌涵蓋多個品類,以實現對整個家紡行業更大規模的滲透。

但是存在的問題是這些企業中,企業發展大後不願意推出新品牌,因為已有品牌太過知名;企業小的時候本應聚焦單一品牌,卻推出多個品牌,推出品牌時,不是一次推出一個品牌,而是同時推出多個品牌,不是一個品牌在細分市場取得主導地位後,取得成功後再去推出大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第二個品牌,本來在一個細分市場取得領先就已經很難,但小企業恰恰不肯放棄任何機會,同一時間推出多個品牌,並且要在多個細分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幾乎不可能成功。比如行業營收領先的羅萊,以前十幾億營收的時候卻有二十幾個品牌(包含代理的),平均每個品牌貢獻一個億的營收。正是眾多品牌瓜分了企業資源,稀釋了主導品牌的競爭力,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具有實力後,羅萊卻再不願意去推出新品牌了,自然難以發展壯大。

第三、產品過度擴張

聚焦是定位理論的基本核心,中國家紡行業企業從床上用品到家居布藝再到家居服飾,品牌也在不斷做延伸性發展,有的直接沿用老品牌後面加個「兒童」「婚慶」「寶貝」就直接推出上市逼迫自己老加盟商的投資開店,如博洋寶貝、羅萊兒童,兒童家紡產品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市場是不存在兒童家紡品牌的,品牌延伸和產品線不斷擴張,短期看,似乎能提升銷售業績,長期看,則稀釋了品牌競爭力

第四、同質競爭。

家紡行業早就陷入一場相互模仿的同質化競爭中,面料、款式、花色、營銷推廣方式甚至代言人的思路都極其相似。在一堆類似的品牌中,最終勝出的是更具有知名度和規模的企業,因此羅萊、富安娜等品牌領先,並不能說明這些企業每一家都是因為戰略得力。現有品牌中,富安娜推出「藝術家紡」概念,以花為美,並據此整合了產品設計和營銷推廣,很難說「藝術家紡」是富安娜最佳選擇,但是相對於其他品牌不知所云的品牌理念,已經是最大的進步。

打破同質化的競爭在於品類創新,從面料出發,增加功能性面料是是家紡行業最重要的突破點,富安娜家紡通過「藝術」家紡定位,以平網印花為特色,以匹馬棉為主推,有一定的行業差異化。但行業裡面大多立足於棉,鮮有企業願意放棄最大的面料市場「棉」,而聚焦「莫代爾」「萊卡」等,市場極度分散,卻沒有專註做分散市場的贏家。

上篇:淺談家紡行業的現狀及前景分析

中篇:新時期家紡行業品牌招商升級與變革

下篇:2018年給家紡投資者的一封信,2012年後家紡投資幾點注意事項

作者簡介:

文安

深圳自然醒家用紡織品公司法人

微信18676709979

作者在家紡行業從業多年,一直自嘲是「賣布的小販」,先後在水星、富安娜從事市場加盟拓展工作,對全國各地家紡市場和行業非常熟悉,家紡行業招商策劃、投資顧問,同時提供家紡開店解決方案落地服務,15年5000元開始創業,從家鄉衡東縣城擺地攤開始,先後在清遠、深圳多地開店、開多店,後與合伙人註冊公司,年銷售300萬左右,想傍前輩「自然醒」品牌大腿,實在慚愧,因經營不善,初次創業能力各方面都不行,公司目前處於空殼狀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