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回答是,北洋軍閥敗於新軍閥之手。

北洋軍閥源自於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所以說袁世凱就是北洋軍閥的創建者,而北洋一詞來自於北洋大臣一職。

而袁世凱師從李鴻章,李鴻章為淮軍首領出身,李鴻章師承曾國藩,曾國藩是湘軍首領,因此湘軍、淮軍這些接管了清朝主要軍事力量的系統,等於晚晴軍隊到民國初期軍隊即為湘淮軍體系——袁世凱新軍——各地新軍,洋務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促進了這個軍事體系的形成。

我們簡要簡述一下時間線,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30年張學良易幟出兵中原。

從1912年到1930年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都是舊軍閥,即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從1912年到1928年統治中國十餘年,總統總理有很多,但是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人都是有軍權的人比如曹錕、吳佩孚、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等,統治中心在北京。

也就是說直系、奉系、皖系三系軍閥輪流控制京城稱霸天下,各個地方的軍閥勢力天高皇帝遠,表面上聽令實際上自己玩自己的。(詳情查閱直奉戰爭、直皖戰爭。)

北洋軍閥第一任最高首領袁世凱,任民國大總統,稱帝失敗,病死。

北洋軍閥最後一任最高首領張作霖,任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兼任十五省聯軍總司令,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北洋時代就此結束,接下來是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大隊長等新軍閥的時代。


這個問題不去度娘,到這裡來問,看來很信任悟空問答,所以回答要對得起你的提問才行。

如果要一下子記住北洋軍閥是個什麼東東,可以簡單說就是袁世凱死後到蔣介石統一全國之間的12年(1916-1928年)那段亂世中輪流在北京坐莊的各路軍閥。如果要類比的話,有點像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歷史時期,都是大一統崩潰,國家失序的狀態,但北洋軍閥時期比較短就是了。

北洋軍閥時期有這個派那個系,最開始是段祺瑞的皖系,然後是曹錕的直系,再就是張作霖的奉系,輪流執掌北京政府。這種以省屬命名一個派系,無非是想表達「山頭主義」的意思,但並不準確。比如,以段祺瑞的皖係為例,其實北洋元老陸建章和他的侄女婿馮玉祥也是安徽人,但他們卻不是皖系的人,相反和段祺瑞關係很差,而段祺瑞最信任和器重的徐樹錚也不是安徽人,而是江蘇人。

不管皖系、直系還是奉系控制北京政府,都沒有實現對全國真正的統一,實際控制的地盤有限,不少省份在各自軍閥的控制下,處於實際獨立的狀態。段祺瑞想武力統一,打到廣西門口停了;吳佩孚也想統一,還沒來得及,被張作霖和馮玉祥滅了;張作霖打到長江流域沒待多久,也被趕走了……

眼看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還要繼續鬧下去,北伐軍出現了,2年多時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北洋軍閥,統一全國——當然了,統一的含金量也有限。問題問「北洋軍閥是誰打敗的」?只說廣州出發的國民革命軍是不準確的,至少還有2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一是馮玉祥的部隊,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正是馮玉祥的部將——韓復榘;還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共產黨,這個中學歷史課本里應該寫了。

亂世,一般都是武人稱霸的時代。如果要了解北洋軍閥這段歷史,推薦一本書《北洋軍閥史話》(台灣歷史學者丁中江著,4卷本),儘管有「借鑒」陶菊隱民國大作的嫌疑,其實比陶菊因寫得要好,文筆不錯,而且引用了很多電報之類的原始材料。


北洋軍閥其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中國軍事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

北洋軍閥的誕生其實和晚清有很大關係,當時的八旗制已經頹廢,戰鬥力差,而像湘軍淮軍等屬於地方軍隊,調動麻煩,而且軍制不統一。於是清政府開始編練新軍,這就是如今常說的北洋軍閥勢力的前身。

當時是由袁世凱負責新軍的訓練工作,因此袁世凱對新軍的個人影響很大,很多將領都是袁世凱的手下。當時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獲得了中國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而其當時一手提拔起來的像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王士珍等均擔任要職,此外還有像保定軍校學子、袁氏弟子等,他們掌握了北洋軍隊的指揮權。

而在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群龍無首,於是分裂成了多個派系。首先是馮國璋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而兩者的鬥爭中最終直系獲勝,獲得了北洋政府控制權,而此時也相繼出現了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張宗昌等的直魯聯軍等等,各個勢力之間征戰不斷。

而北洋軍閥的滅亡是在革命軍手中,在1924年,孫中山重建國民黨,並在廣東開始建立軍隊,因此建立了黃埔軍校,建立的軍隊被稱為國名革命軍。當時孫中山吸取了此前革命鬥爭失敗的教訓,採用「聯俄聯共」指導方針,獲得了包括中國共產黨,蘇俄的支持,並得到了很多武器裝備,後來開始了北伐戰爭,相繼擊敗了等,獲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

而後來,蔣介石背叛革命,轉而把槍口指向了共產黨等,由此新軍閥取代了舊軍閥,而當時北伐戰爭後僅剩的幾個軍閥也相繼表示服從國民政府。而隨著著名的張學良東北易幟,中國國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和名義上的統一,北洋政府正式終結,但是各系軍閥對駐紮地的多項事務依然有極大的權力。


北洋軍閥,顧名思義,和原來的北洋軍還是有一定的關係。他脫胎於李鴻章的淮軍。

到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的北洋新軍,是清朝官方,按照西方訓練方式訓練的新式軍隊,這就是後來北洋軍閥的主要軍官的出處。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一支軍隊。

1912年以後,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更加倚重自己手裡的軍隊,到袁世凱去世之前,北洋新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隨著袁世凱復辟失敗和死亡,北洋新軍各個將領無人統領,又互相無法節制,於是形成各自為政的混戰狀態。

主要分為三個勢力,即直皖奉三系。

直系軍閥以美英為靠山,主要代表人物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主要勢力在長江黃河流域和現在的河北一帶。

皖系以日本為靠山,代表人物是段祺瑞,主要勢力在浙江,陝西,山東等地。

奉系以日本為靠山,代表人物大家比較熟悉,就是張作霖,勢力在東北。

袁世凱去世之後,各系之間征戰不斷,首先是皖系掌權,大約在1916年到1920年,段祺瑞進京把持中央政權。其後直系掌權,約在1920年到1924年,馮國璋任代總統。其後,因為受到北伐戰爭的壓力,三系短暫聯合抵抗北伐軍,奉系掌權,但時間不長,就因為北伐戰爭的勝利,奉系退回東北。此時直系和皖系基本已經算是覆滅了,奉系則因為地處關外,被放過…(孫中山的計劃里,東北是不在他的統一計劃中的,他的舊三民主義說的驅除韃虜,就是想將滿族人趕回東北,所以張作霖退回東北之後,北伐軍並沒有意願去追擊的。)

到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暗殺,張學良迫於壓力,投靠蔣介石,史稱東北易幟。這標誌著北洋軍閥的徹底覆滅…

北洋軍閥的連年混戰,其實規模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對百姓的傷害其實也並沒有那麼不堪,相反,這個時期,各系都已經開放言論自由,興辦學校,建立工廠,引進西方技術,使得中國人民得到一定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但是也並不是說軍閥是好的,比如他們發放了大量的貨幣,掠奪財富,他們種植鴉片,售賣鴉片,再加上外國勢力的干涉,也不乏賣國之舉。

總之,北洋軍閥的割據,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產物,也標誌著中國無法走資本主義復興。他有自己的先進性,也有時代的局限。弊大於利吧…


謝邀。北洋軍閥,指的是清朝被推翻後,民國前期盤踞在中國北方的一些軍閥。其淵源是清末北洋大臣李鴻章建立的北洋部隊,後來袁世凱成為其領袖,袁世凱的勢力就稱為「北洋系」,一般來說,包括所謂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皖系(段祺瑞、徐樹錚等)和奉系(張作霖)等。

(民國首位總理唐紹儀和總統袁世凱)

但實際上,被歸於北洋軍閥的一些軍閥,並非是袁世凱的親信舊部,例如張作霖本是清末東北的鬍子,趁著清末民初大亂才得以坐穩江山。再如狗肉將軍張宗昌、辮子將軍張勳等,他們和袁世凱也沒太多淵源,但依然被認為北洋系。所以,大體上說,「北洋軍閥」指的其實是「站在北京政府一邊,對抗南方的國民黨(孫中山)政府」的軍閥,這些軍閥當然大都在北方。另外一些的軍閥,如滇系軍閥、老桂系軍閥、粵系軍閥、福建軍閥、湘軍等,因為他們在上述南北對抗中,主要是支持孫中山的南方國民黨政權,或者在兩者之間騎牆,因此就不是北洋軍閥。

打敗北洋軍閥的,當然是孫中山及其國民黨政權了。

北洋軍閥自從袁世凱當選大總統開始,就與孫中山領導的南方國民党進行長期戰爭。如1913年的二次革命,1915年的護國戰爭,1917年的護法戰爭等。袁世凱死後,雖然鬥爭的趨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北洋軍閥內部鬥爭頻繁(如直皖戰爭、直奉戰爭、浙奉戰爭),孫中山也頻頻參與到北洋軍閥這種內鬥中來,尤其聯合皖系、奉系對抗主要敵人直系。但整體來說,南方國民黨挑戰北方北京政府的這種趨勢沒有變。

後期由於孫中山採取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策略,在蘇聯的支持下,孫中山建立了黨軍,威力大增。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孫中山與張作霖聯合反直,正是在孫中山的蠱惑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合法選舉的北洋嫡系——直系總統曹錕,而讓山寨北洋張作霖掌握北京政權。

而孫中山死後,蔣介石、何應欽、李宗仁、馮玉祥等國民黨新軍閥對北方政權大舉進攻,先後消滅孫傳芳、吳佩孚,並於1928年攻佔北京,迫使張作霖退回東北,半路上被日本人炸死。此後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這樣,統治中國16年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雖然國號還是中華民國,但其實已經進行了一輪改朝換代。


北洋軍閥一部分被打敗,一部分進化了。

蔣介石的北伐軍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

這僅僅是打到長江流域。

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的北洋軍分裂進化了。

1.馮玉祥的西北軍。這是正統的北洋出身,原來是陸建章的部隊,陸建章是袁世凱的心腹之一,是和北洋三傑一輩的人。陸建章死後,馮玉祥逐漸改造這支軍隊,終於叛變北洋,稱為國民軍,後又加入國民革命軍。

2.閻錫山的晉綏軍。這是北洋旁系軍隊。原來是山西新軍。後來一直隸屬於北洋,與南軍作戰,與國民軍作戰。到最後,他叛變了,也可以說進化了。加入國產革命軍。

3.奉軍。張作霖和張學良為首領。這支軍隊是北洋旁系。原來巡防營出身,一直臣服於北洋,後來勢力增大,一度成為北洋領袖。後來因日本人壓迫,張學良宣布易幟,倒向國民革命軍。所以這也是進化了。

4.還有一直直魯聯軍。張宗昌的軍隊。他屬於奉系的。只是張作霖死了,張學良恐怕駕馭不了張宗昌,拒絕他出關。張學良易幟後,直魯軍這支軍隊成為大家唯一的敵人,成為最後的北洋軍。於是被北伐軍,西北軍和張學良共同圍剿。是最慘的,最後被打的對象。

然而諷刺的是,它僅僅是北洋軍旁系的平方。

奉軍是北洋軍旁系,而直魯路軍是奉軍旁系,所以直魯路軍是北洋旁系的旁系,就是旁系的平方。


謝邀。 不合時代 中國清代末期由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閥集團。1916年袁死後,分化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領先後有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各系軍閥爭權奪利,不斷發生混戰。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國民革命軍消滅。1928年奉系軍閥政府垮台,歷時十七年的北洋軍閥從此覆滅


首先要弄清哪些人物屬於北洋軍閥。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創建的,袁世凱的手下將軍屬於北洋軍閥的範圍,如段其瑞,吳佩浮,孫傳芳等人。他的手下也有做大的成了新軍閥,如張作霖,閻西山,李宗仁,馮玉祥等人。北洋軍閥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北伐軍打敗的,其中也有共產黨的功勞,也有投靠蔣介石的軍閥的功勞。北伐軍的隊伍里有許多共產黨人是部隊領導和骨幹。軍閥里的張學良,閻西山,馮玉祥等人都支持過蔣介石。


北洋軍閥是被共產國際支持的國民革命軍打敗的,原因如下:共產國際促成國共合作,建立黃埔軍校,派出政治顧問包羅廷,軍事顧問加侖等等,為國民革命軍提供軍事裝備,蔣介石北伐的作戰計劃是加侖制定的,馮玉祥也獲得共產國際的支持 總之沒有共產國際,就沒有北伐的勝利。北洋軍閥是袁世凱訓練的軍隊,歸北洋大臣統管,所以稱為北洋軍。主要軍閥袁世凱,袁世凱死後,首領有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狗馮國章,吳佩孚曹昆,馮玉祥等。奉系軍閥張作霖不是北洋軍嫡系。直,皖,奉是北洋三大派系。


很簡單的描述,北洋軍閥是被國民黨以蔣介石為代表的部隊打敗的!

至於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也很簡單,存在時間1912年-1928年,先後經歷袁世凱代表的軍閥,皖系段祺瑞為代表,直系曹錕、吳佩孚為代表,奉系張作霖為代表的軍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