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項目預計二○二一年上半年開始入伙。

政府尋地興建過渡性房屋,協助有逼切需要人士。 資料圖片

當局近年一直利用過渡性房屋為基層家庭改善生活環境,社區組織協會最新打算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於長沙灣英華街的一幅政府土地發展兩幢過渡性房屋,提供約一百三十二個單位,預料可協助接近七百名基層市民。社協預料,項目於二○二一年的上半年開始簽訂租約及入伙。

社協打算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於長沙灣英華街發展兩幢過渡性房屋。

2021年入伙截至今年九月,社協正營運九十五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及宿位,服務約一百六十戶家庭,包括大角嘴「喜家」、「友家」、「友樂居」等。社協向區議會提交文件,指未來打算利用組裝合成的建築技術,於長沙灣英華街的一幅政府土地興建兩幢四層高的組合屋,有關土地約佔二千八百六十五平方米,位置鄰近西九龍法院大樓,距離長沙灣港鐵站約十分鐘路程。

社協預料,組合屋可提供逾一百三十二伙,當中有二十個為單人單位,協助近七百名基層市民。單位設計強調室內自然採光、空氣流通等,更設獨立廚廁,提供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七平方米的居住空間。項目亦設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間,預計於二一年上旬開始簽訂租約及正式入伙。此外,社協亦正向政府產業署申請租用位於摩星嶺域多利道的政府宿舍,發展過渡性房屋,預計明年中完工及入伙。

過渡性房屋現時已經幫助不少有需要人士。 資料圖片

計劃中租戶的租期不得少於兩年,服務對象為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基層的家庭、低收入在職家庭或領取綜援家庭,居住在惡劣環境或急需住屋支援的家庭則優先。申請家庭須接受入息和資格審查,另設可負擔的租金標準。若是綜援家庭,其租金為家庭每月租金津貼上限、低收入家庭的租金亦將低於市值。

過渡性房屋計劃,服務對包括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基層的家庭。 資料圖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