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要用 Apple Pay 付款。」「啥是 Apple Pay?」「算了,還是用支付寶吧。」「不早說,趕緊掃我啊。」

眼看 Apple Pay 已經入華一周年了,但當年號稱要與微信、支付寶「三分天下」的 Apple Pay 卻早已沒了當年喊出豪言壯語時的風采。

根據 Analysys 易觀的數據,2016 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中佔比達 50.42%,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佔比約 38.12%,兩家幾乎壟斷了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相較之下,Apple Pay 的市場規模幾乎微不足道。

一年前, Apple Pay 業務副總裁 Jennifer Bailey 還笑著給剛剛開始答題的 Apple Pay 打了「一千分」,不過此時才把第一份卷子交上去的 Apple Pay,不知道能不能達到及格線。

重磅出場,卻虎頭蛇尾,Apple Pay 為何在中國如此水土不服?

海外的支付霸主

在科技改變生活這方面,蘋果一直走在前面。

2014 年 9 月 10 日,蘋果在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基於 NFC (近場通信)技術的移動支付方式 Apple Pay,並率先在美國地區上線了這一服務。

在當時的美國移動支付市場中,蘋果並不是什麼先行軍。前有第三方支付老大哥 PayPal,後有同樣運用 NFC 技術的 Google Android Pay 和 Samsung Pay,本身並不存在什麼顛覆式技術創新的 Apple Pay 要想從中突圍並非易事。

但是憑藉硬體設備佔有率和與商家、卡組織的合作推廣,Apple Pay 在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根據美國波士頓零售合作夥伴的調查數據,目前美國已有約 36% 的商家支持使用 Apple Pay,超過競爭對手 PayPal 的34%,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的移動支付方式。

這對移動支付普及度並不高的歐美市場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了。要知道,2015 年美國移動支付的交易額僅占傳統零售消費的 0.2%;一份來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調查顯示,2015 年仍有大約多達 74% 的美國手機用戶不願意使用移動支付。

美國或者說是歐美地區,信用卡的發展歷史悠久,並且多年來已經建立相對完善和安全的信用卡金融體系。再加上銀行經常為消費者提供各種獎勵和優惠活動,因此人們更傾向於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

但是基於近場通信(NFC)技術的移動支付還是以高出一截的便利性在慢慢俘獲這批「頑固」的卡用戶。在蘋果公司的公布的財報中,2016 財年第三季度,Apple Pay 在全球的月活躍用戶已達到千萬級別,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450%。

如今不僅是大本營美國,Apple Pay 還已在日本、紐西蘭、俄羅斯、西班牙等國落地。如此來看,蘋果不只要做世界的 iPhone,還要讓全球都用上 Apple Pay。

你很好,但不是我的菜

但在其他國家風生水起的 Apple Pay,卻在中國這裡碰了壁。

在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蘋果曾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認為中國將成為 Apple Pay 最大的市場。一方面,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擁有大量的潛在 Apple Pay 用戶;另一方面,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通過一輪輪的補貼大戰、紅包大戰搶佔市場時,移動支付也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新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這個看上去很好很強大的市場在提供機遇的同時,也給蘋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理論上來看,Apple Pay 作為一種移動支付手段,並沒有對傳統的金融體系進行「顛覆式」的改造,僅僅用「NFC+指紋」替代傳統銀行卡交易中的磁條和授權驗證環節。簡單來說,Apple Pay 的移動支付只是相當於把傳統的銀行卡給替換成了 iPhone 或者 Apple Watch。

在實際操作中,只要事先把銀聯卡綁定好,使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的過程簡直不能更簡單了:

  1. 掏手機(甚至不需要解鎖)
  2. 放到支持銀聯雲閃付的 POS 機前
  3. 讀取指紋信息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是用 Apple Watch 來操作,甚至可以省去掏手機和驗證指紋的步驟,只要把手錶放到 POS 機前感應一下、再點兩下就搞定了。

看上去如此簡單易用的 Apple Pay,本應在被稱作 iPhone 大國的中國大展拳腳的,為何卻敗給了操作步驟要複雜得多的支付寶和微信了呢?

這就要從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說起了。在中國,在線購物充當了移動支付工具生長的土壤,為移動支付培養了大量的早期用戶,近幾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和各類 O2O 服務更是幫助移動支付取得爆髮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如今,吃飯、購物、打車、寄快遞、點外賣……只要能夠想像得到的生活場景,幾乎都被移動支付包圓了。

除此之外,第三方移動支付不僅僅解放了我們拿錢包的手,還提供了更多關於社交、娛樂的附加價值。過年的時候,互發紅包拜個年;朋友同事聚餐時,用收款功能進行 AA;看電視節目時,用搖一搖參與一下抽獎;情人節時,還能發個「520」或者黃金紅包秀個恩愛……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使用場景是 Apple Pay 無法覆蓋到的,最起碼現在不行。就像 Apple Pay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網上流傳的那個段子:

Apple Pay 不能發紅包,這對爸媽來說就是辣雞。

有了這些附加功能加持的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哪怕掃碼支付再怎樣被人唱衰,還是能牢牢把用戶綁在自己的手裡。

再加上,相比之下,Apple Pay 的使用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首先,Apple Pay 僅支持在包括 iPhone、Apple Watch 和 iPad 在內的部分設備和應用中使用;其次,商家需要額外升級或改造支付設備,這些可能都要由商家自己買單;再次,儘管蘋果聲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了 Apple Pay 「全家桶」,但比起支付寶、微信上至商場百貨下至菜場小販的覆蓋面,Apple Pay 還是略顯小眾。

所以在大部分的情況下,Apple Pay 在中國都變成了一種來自果粉的情懷式膜拜,或者是嘗鮮,但有時候這種情懷也有可能遭遇現實的打擊。由於普及率和知名度較低,有些支持 Apple Pay 的店鋪店員也經常冒出「什麼 Pay?」的反問。由於暫時不支持外幣卡,庫克在深圳星巴克也沒能成功使用 Apple Pay 付款,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一邊是久經沙場的對手,一邊自己也沒有什麼能制勝的絕技,這樣的 Apple Pay 在中國市場自然不會如想像中那麼順風順水。

倒戈的隊友

前面說了 Apple Pay 並不靠顛覆傳統的銀行金融體系來發展移動支付,相反,通過簡化支付程序,Apple Pay 相當於幫傳統的支付體系做了個技術升級。儘管蘋果也要從中收取部分刷卡手續費分成,但能助其參與移動支付大戰,還不觸及他們的核心利益,傳統支付體系自然會表示歡迎。

這就是 Apple Pay 能順利落地的原因。在國外,蘋果和 VISA、MasterCard 等卡組織合作,在中國,這個隊友變成了銀聯。

在中國,銀聯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作為中國最大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路,銀聯 2016 年網路轉接交易金額達 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35.2%;同時,銀聯的發卡量還多年位居全球卡組織第一。

抱緊了銀聯的大腿,就相當於獲得了一張通行證,Apple Pay 這個選擇無疑是明智的。在入華的當天,Apple Pay 就立馬獲得了中國線下超過 400 萬台貼著銀聯雲閃付標誌的 POS 機的支持,這對於還要大力燒錢搞地推的支付寶、微信們來說,宛如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然而就像孩子只有一個爸爸,但爸爸卻可以生很多個孩子一樣,沒有太多核心技術的 Apple Pay 只是銀聯用來布局雲閃付的其中一個棋子。今天是 Apple Pay,明天也同樣可以是 Samsung Pay、Android Pay 或者華為 Pay。

在線下小額支付市場已經被支付寶、微信大肆搶奪的今天,銀聯希望通過 Apple Pay 來奪回這部分市場。當然前提是,Apple Pay 的普及率和活躍度夠高,足以與支付寶、微信一戰。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Apple Pay 顯然沒有達到銀聯的期望。於是銀聯決定另起爐灶,在 2016 年雙 12 期間,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正式加入掃碼支付之戰。

這回,要輪到 Apple Pay 傻眼了。

回歸初心

在中國,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行業,舶來品似乎總是很難勝過 Made in China。

當 Uber 在海外風生水起時,卻在中國被滴滴圍追堵截、鎩羽而歸;當各個國家的用戶都在搶著邀請 Apple Pay 落地的時候,支付寶和微信卻早把 Apple Pay 遠遠甩在了身後。

是這些產品不夠好嗎?也不是。甚至前面都說了,Apple Pay 的 NFC 支付實際用起來要比掃碼支付要方便多了。但對於用戶來說,真正的需求能不能被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打個比方,如果說 Apple Pay 取代了銀行卡的話,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就相當於取代了現金。再往大了說,甚至還取代了會員卡、紅包等非剛需用品。當近乎取代一切的便利性超過了支付過程本身的便利性,用戶可能就不會去在意掃碼支付多出來的那幾秒了。

畢竟在一個「支付手段比錢還多」的地方,東西好不好用還是用戶說了算。

愛范兒 查看官方網站 一群酷到爆的人做的消費科技第一媒體


一,沒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每次去說apple pay或者蘋果支付商家都不清楚,自己也羞於說。二,對商家的宣傳不夠,有時候商家自己支持銀聯閃付, 他都不知道能支持不支持蘋果。三,還是比較麻煩,好容易打開手機刷完了,還要輸入密碼簽字。感覺還不如拿銀行卡刷,免密這種東西我是不會隨便打開的。不像支付寶,他的密碼也是用指紋在手機上搞定了。四,nfc照耀的位置不準確,有的時候對上去也不知道對在哪裡, 給人一種不確定不踏實的感覺。後面的人在排著隊,可以想像,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支付體驗。五,當你的蘋果手機設置了指紋解鎖之後,原來設置雙擊home鍵出來支付界面就變得不是容易呼出了。你每次手指在上面,他就會解鎖,解鎖以後就不能再雙擊呼出,還要點開應用,這樣就不方便。


這功能叫「閃付」,蘋果只是起了個名字。其實所有具有NFC功能的手機都支持這個功能。只是蘋果的叫的比較響亮罷了。

和題主感覺相反,ApplePay一系的支付方式統稱「閃付」,這個支付技術咱們國產手機像華為、小米都已經可以用了,所以就不能說是ApplePay多厲害多厲害了,這話還是有漏洞的。如今在中國國內,「閃付」基本已經普及到三四線城市的水平了。

是這樣的,ApplePay只是「閃付」在蘋果手機的稱呼,同時像三星的「三星pay」,小米的「小米支付」,華為的「華為pay」,都是和蘋果ApplePay一樣的,都是用銀行卡和手機進行綁定,通過銀聯提供的具有「閃付」功能的刷卡機,用手機在上面一貼,進行手機支付的方式。

就向下圖一樣。

現在國內支持「閃付」的手機,有小米、華為、鎚子貌似也是可以的。

這裡我用過小米的小米支付,就重點給題主講講這個。

小米支付為小米公司和中國銀聯聯合推出的基於NFC的手機支付功能,於2016年9月1日正式上線,目前主要用於線下含有銀聯雲閃付標誌的pos機刷銀行卡,實現手機就是銀行卡的功能。(大家可以把「小米」兩個字換成「華為」、「三星」、「蘋果」都是一個意思,用的同一種技術)

在帶有NFC功能的小米手機上都可以實現小米支付這個功能,(其他手機同理,這個後面就不再解釋了)息屏雙擊Home鍵-選擇銀行卡-驗證指紋-靠近POS機-輸入銀行卡密碼(小額免密商戶除外)-完成交易。

大家可能會問,都這麼厲害了,為什麼還是有人會選擇小米,有人會選擇蘋果。因為他們雖然都支持閃付,但是支持閃付的銀行卡能不能綁定在手機上,是銀行說的算的,也就是說,手機支持的銀行多,誰就牛逼。目前小米支持了23家銀行,26類卡。除了下圖說的,還有廣州銀行的貸記卡和寧波銀行的借記卡。

像華為、三星,這樣的主流品牌也都在加緊支持「閃付」的銀行。也就是說,題主所認為的銷聲匿跡,其實是悄無聲息的在一點點更加靠近大家的生活。目前大家新買的2000元以上的手機,基本都會支持這個功能,大家去試試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方便了。

畢竟,手機一貼刷卡機就能付款,比現金輕鬆,比刷支付寶和微信還讓人心裡有一些小滿足和小驕傲。


其實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Apple Pay入華一年有餘到處碰壁之後,有做出了一個符合中國市場的營銷活動,即效仿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上演一場燒錢補貼大戲。那就是在7月18日至7月24日期間,凡在有銀聯雲閃付標識的指定商鋪,使用Apple Pay來支付,即可享受低至5折優惠,還有高達50倍銀行信用卡積分獎賞。

本來以為Apple Pay五折促銷只是正面懟支付寶和微信的開始,還以為一旦這種玩法行之有效,估計三星、華為、小米以及更多的手機廠商會效仿。但如今看來,蘋果Apple Pay效仿微信、支付寶失敗了。

那蘋果還有機會嗎?答案是肯定有的,全球移動支付蛋糕那麼誘人,蘋果當然會不遺餘力推動自家的移動支付業務。另外,不同於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對金融行業的野心,Apple Pay的工具屬性更受銀行方面的推崇,上線以來便有18家銀行支持Apple Pay,且各大銀行力推的Quickpass(閃付)功能,這無疑降低了Apple Pay的適用門檻,因而對蘋果來說翻盤的機會又多了幾分。

簡而言之,還是那一句話,中國的移動支付比全球的還要領先,蘋果Apple Pay等已經落後不止一點點,而且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已經基本上壟斷市場,除非蘋果不斷燒錢給商家補貼,徹底搞垮前面所說的兩個巨頭,否則真的沒戲。

但退一萬步來講,這真的很難,畢竟支付寶的身後是阿里,微信支付有騰訊,蘋果能力再大,也不會瞎出大招,這隻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的事情,蘋果會做嗎?可能水土不服的蘋果Apple Pay會退出已經沒空間發展的中國支付市場,而轉投國際市場,等實力上來,再殺回中國市場或許還有戲。


支付是馬雲、馬化騰的戲,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就別吹了

蘋果的Apple Pay入華都一周年了,雖然在某些地區可能有聽到過,但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仍舊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當初Apple Pay身上集了那麼多光環,甚至很多人都徹夜等待Apple Pay的出現,可惜最終也只能證明其是一個「水土不服」的玩意兒。如果說Apple Pay不行,那麼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數據就更加慘淡了,比Apple Pay還要差。

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國網路支付用戶規模達4.75億,網民使用率達64.9%,手機網民規模達4.69億,手機支付網民使用率達67.5%。就連農村的網路支付使用率也達到了31.7%,由此可見,網路支付的發達程度。

1.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的網路支付為啥做不起來?

隨著手機廠商在硬體領域的不斷下沉,以及在軟體市場的成長,其已經認識到了軟體市場的重要性,其中,安卓系第三方應用商店就幾乎被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所革命,而手機廠商的遊戲發展也很兇猛。

不過,在網路支付上面,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卻並沒有像第三方應用商店這樣做起來。其原因在於:

第一,微信支付、支付寶有足夠深的「護城河」。相比較應用商店這種幾乎沒啥基數底蘊的平台而言,第三方支付的「護城河」要深的多,其並不單單只要用戶下載率,用戶下載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了下載率,還需要用戶有使用習慣,大量商家有使用習慣。微信支付、支付寶本身是微信和淘寶、天貓的延續,有這兩條不同的用戶體系在裡面,並非輕易能夠替代的。

第二,側重點不在這方面。手機廠商更大的精力是在硬體部分,畢竟,手機之間的競爭就非常激烈,肯定要有側重點,萬一有哪方面弱了,很有可能就被擠到邊緣了,比如魅族、聯想等。

網路支付確實前景很「誘人」,可手機廠商如果這個也想插一腳,那個也想插一腳,很有可能最後啥也弄不成,反而,專心做硬體還取得了成功,比如vivo、OPPO。

第三,支付的線下擴張能力不足。手機廠商儘管也有諸多線下實體店,可這些人員都是銷售人員,並非能夠幫助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簽約線下商家的人員,這是兩個群體,如果手機廠商要想將支付做大做強,就必須另外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銷售鐵軍,吸引更多商家使用他們的支付工具才行。顯然,手機廠商們在支付的線下擴張速度上跟不上。

第四,用戶習慣不夠。除了一些必然的因素,還有非必然的因素,比如用戶習慣,用戶到了一家商店裡面,會習慣性的問,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嗎?而不是問,有Apple Pay、華為支付、三星支付嗎?說後者的話,商店老闆肯定都懵了,還以為是手機呢。而在促進用戶習慣上,無論是Apple Pay還是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其所做的貢獻和努力,遠遠不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去年一年,微信支付、支付寶在推用戶普及度的時候,給了多少實打實的優惠啊,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可從沒這麼大方過,儘管優惠是「穿腸毒藥」,但沒有這個「軟刀子」在,用戶憑啥要用它們呢?

2.手機廠商們的支付還有沒有機會再起來?

畢竟才向市場推出一年的時間,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有沒有可能再起來呢?畢竟其累積的出貨量也非常大,用戶基數也有。但我要說的是,這些『』吝嗇的手機廠商做網路支付是沒機會的。

首先,微信支付、支付寶會急劇壓縮網路支付的市場份額,巨頭們的壟斷生意會隨著他們的強勢而更加強勢,用戶習慣會逐漸向微信支付、支付寶靠攏,而商家們則也會隨著用戶們的需求驅動而變向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任何沒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商家都會被用戶嫌棄,商家們會為了這一需求而開始慢慢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互聯網巨頭們一旦有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後,鮮有給其他人機會的可能性,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們拿什麼追呢?

其次,手機廠商的「不適症」。實際上除了應用商店外,其他應用方面,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沒戲,比如小米與微信同時代的米聊,杳無音訊,再比如手機廠商們推出的音樂播放器、視頻播放器等,都是垃圾的一塌糊塗,遠遠不如第三方應用廠商推出的同類工具有競爭力。

手機廠商在面對這種非熟悉領域的「不適症」太明顯了,手機支付領域同樣如此,要想徹底杜絕這種不適症,除非手機廠商鐵了心要干支付,否則就是當前這種「半吊子」都談不上的情況下, 肯定沒戲。


感謝頭條的邀請。我作為一個果粉,可以為您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在Apple Pay進入中國之前,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已經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這使得Apple pay進入中國的阻力要大於國外不少,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安全性已經幾乎深入人心,幾乎每一個年輕人都必定會有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

換句話說,能用Apple pay的地方必然會支持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支付,然而,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地方大多數卻不支持Apple pay,這使得許多人寧願手機里裝微信支付寶也不想裝Apple Pay,因為沒啥卵用,能用的地方少之又少。

之所以剛上市的時候火了一陣子,是因為Apple使用者對NFC近場支付功能的好奇,希望嘗嘗鮮,而嘗鮮的勁頭過了,Apple pay在中國推廣的弊端也日益明顯,許多人就會放棄Apple pay,用回原來的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了。

希望您能理解,謝謝,純手打,純原創。


我都用過。說幾點。。

1、沒支付寶掃碼方面。經常一筆交易要刷兩三次,要指紋,還要輸密碼,免密又擔心安全。

2、不能按類自動統計消費額。掌握不了自己每個月的支出情況。

3、門檻有點高。需要蘋果手機,需要支持閃付的pos機。小攤小販,早點夜宵,基本是沒有pos機,但都有支付寶二維碼。

4、因蘋果的封閉,潛力沒完全開發。建議向地鐵公交發展。只需下個app,甚至不需下app,就可坐公交地鐵。


這也沒什麼稀奇,很正常。一個是水土不服,二個是技術跟不上,三個是服務跟不上,四個是體驗跟不上。這就跟Google、MSN、Skype 等在中國的失敗如出一轍,在西方落後的生活中如魚得水,到了高速發展並領先的中國,就跟不上腳步,最後黯然退出了。

更何況,蘋果本身在中國的佔有率就極低,加上用蘋果的本身能夠會使用蘋果pay的就更少了,因為使用蘋果的本身就是一些只會聊天看看電影玩玩遊戲的小白級人物。

而Google當年退出還是聰明的,找了個「因為拒絕配合中國審查」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當時什麼情況:百度佔據75%,搜狗佔據10%,Google佔8%,剩下的市場是360別的


有至少兩個原因限制了Apple Pay在中國的發展:

蘋果手機的用戶局限

雖然中國是iPhone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但在中國市場安卓用戶的數量還是超過iPhone,相比於支付寶、微信等跨平台的支付應用,Apple Pay在用戶數量上有它天生局限性。不僅是Apple Pay,MI Pay,Huawei Pay這些綁定特定手機的支付都活得不太好。

線下商戶支持

在線下能支持Apple Pay的商戶實在太少了,支付寶和微信隨便哪裡都能用(包括菜市場,路邊攤),而「高大上」的Apple Pay相比起來線下網點太少。就我自己的經驗,一開始也抱著用好奇的想法嘗試用Apple Pay,但在餐廳、超市幾次試下來都不行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放棄,最後連星巴克我都用支付寶了。有時候雖然線下商戶技術上支持了Apple Pay,但是往往收銀的人不會操作,導致了用戶只能選擇支付寶等對於商家更有好的支付方式。


是你們不會用,雲閃付信用卡TX,0.38%的費率秒到,請問還有誰?別跟我提那些亂七八糟的二維碼,安全性沒法比,超出500就被風控。京東白條閃付筆筆立減,每周五立減5元,請問還有誰?看不上這些優惠?支付寶用戶草根居多吧,少來裝清高。再來比便捷,掏出手機,黑屏鎖屏狀態下自動感應,自由切換支付卡,指紋一按,支付完成,小票上籤個字,留下憑證。支付寶至少要解鎖手機,點開支付寶應用,打開付款碼,切換支付卡,被掃,省去了簽小票。便捷性不相上下,但apple pay 的優惠完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