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Gabe Newell——G胖不会数三。

  自家的Half-Life时隔多年好不容易出个新作,获得了玩家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延续了系列的出色口碑,结果还是没数三,人家副标题叫Alyx,剧情也是一代和二代之间的。

  不愧是你,G胖。

  而在另一边,同样G字打头、同为游戏业内人的Garry Newman,3月29号晚间用推特发了张老梗图,得到了近万的转发,热度远超他之前发过的大多数推文。

  这张图大家肯定都看过,因为过于生草,图里的男孩、女朋友,红衣女孩的脸常常会被P成其他东西,用来比较对二者的喜欢程度。

  女朋友P掉看起来更生动了

  不过当Garry给“女朋友”标注上Everything的字样,红衣女孩身上则白纸黑字的写上“Making GMOD2”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瞬间,大家全记起自己是为什么才关注的他,“这小子终于在做gmod 2了?!”

  激动之余再看看时间,怎么换算时区都不像愚人节玩笑的样子。

  下方评论区很快挤满成吨来发贺电的玩家,大家用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分享著狂喜。

  有老哥更是直接“好了”。

  gmod——全称《garry’s mod》,正式发售于2006年的一款开放性极高的沙盒游戏,游戏本身无预先设置好的游玩目标,它更接近于是给你一个世界和工具,让你自己创作。

  目前gmod在已有的四十多万份评测中拿到了难得的96%好评,登入好评如潮的殿堂。你应该已经猜到了,Garry Newman正是游戏的制作人。

  可想而知十几年过去,如今他向人们暗示续作的存在,大家的兴奋很好理解。

  不过在继续说下去之前,我想先给他一个G瘦的称号以作区分。可不光因为他以G字打头的名字,而且比较苗条。在此之外,二者还有著更多的联系。

  仅从玩梗层面上,G瘦Garry就绝对称得上继承了G的意志,并且更胜一筹。毕竟十四年过去连二都没数上,即使29号“在做了”,30号紧跟著的一条推文就整起了活。

  “我勒个去,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你们不会因为gmod2是个用unity引擎做的iOS三消游戏而感到失望”。

  此番话虽为玩笑,但让大家有点慌。难道gmod2也和那些V社作品三代目一样,处于“既在做了又不存在”的薛定谔状态?

  网友不正经回复:“希望你给gmod2三消版做了诱导广告”

  注:诱导广告即免费手游常见的那种导向其他游戏的广告

  加上名字的相似性,G胖的儿子现实中也是个游戏制作人等信息,还一度产生了G瘦是G胖私生子的流言。

  G胖的真·儿子,别说,和Garry真还有点像。。

  不仅如此,如果你在Steam上翻翻V社的游戏,gmod是为数不多的非V社开发,但由V社发行的游戏。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更深层面的联系。2004年,G瘦组建开发团队——打脸工作室(Facepunch Studios)并开始做gmod的时候,Steam才上线一年。gmod的原型是为《Half-Life2》设计的mod,就像CS曾经是《Half-Life》的mod那样。

  严格意义上,它是个基于起源引擎的mod,不过打脸工作室花了一年将它从mod改造成了一个更完整的独立游戏。这时又像V社将CS开发者招入麾下的操作一样,V社为了壮大Steam的游戏阵容,也希望gmod能来Steam上架。

  一开始,G瘦拒绝被G胖的魔爪控制住。只是没过多久,V社就用一项“无法拒绝的协议”说服了G瘦:在Steam上以V社的名义发行gmod,售价10美元,然后两家公司共同享受利润。

  早年的Steam界面

  要知道,gmod最早只是个免费的mod而已。10美元的价格放在那时候并不低。就算Steam要抽成,G瘦和打脸工作室也能获得相当可观的长线收入。更别提以V社名义发行,牌面显然吊打彼时尚无名气的打脸自己发行。

  无论怎么算,这都是靠谱的买卖。一来一去,真香不可避。

  “借壳上市”的gmod后来十年间共售出了1000万份,对一个原本为mod的游戏来说,这个成绩算是相当出众。如此打脸工作室和G瘦才有资本去做他们的下部作品《Rust(腐蚀)》,一款以开放世界生存建造为核心玩法的游戏。

  现在之于我,gmod可以说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陌生是因为上次打开已经是五年前的事,熟悉则因为它是我的第一款Steam游戏,虽然画面没那么好,但足以让我对Steam有个好印象。

  由于它的沙盒试验场性质,可以说gmod并非本体,玩家打造的各种mod才是——“这就是个需要mod才能玩的mod”。mod会改变玩家的人物模型,改变场景,甚至改变游戏规则和交互。

  简单点,我们可以打一场枪战,捉个迷藏。

  复杂些,MOD装好直接就变成另一个游戏了。

  还可以调整人物动作,所以有人会在游戏里拍大片。

  知乎用户@jiang在游戏里还原“我去炸学校”,配上滤镜之后的效果

  当然,传统项目“二次元美少女打枪”肯定不会少。

  可以说,gmod将创意工坊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玩家的创作成就了创意工坊,而创意工坊成就了gmod。

  08年steam正式上线创意工坊后,gmod相关的玩家自创素材迅速增长。十几年过去,游戏的创意工坊内容已是琳瑯满目,种类繁多。

  光‘游戏模式’类别高达三千,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在一款游戏里套娃套个爽”。

  而最近要找一个印象上比较接近的游戏,应该是索尼家的《Dreams》了。同为‘可制作游戏的游戏’,不少人对《Dreams》并不看好。但这类游戏的价值需要玩家去创造,更需要时间去积累。

  我看见已经有高玩在《Dreams》里制作出了足以乱真的森林场景,盯著仔细看才能发现植被都是完全静止的,不然真会以为这是现实录像。

  人们对创造的渴望,一定程度也反映在了对gmod2的期待上。五年前,Garry曾表示正在为一个叫“sand box”的神秘项目进行开发工作,一时炸出不少兴奋的玩家,但他却表示游戏不准备叫“gmod2”。

  因为garry‘s mod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忘记改名导致的失误。

  gmod以mod转游戏的特殊身份在Steam上架后,这个直白名字就被“一错再错”的继承了下来。Garry后来接受外媒采访时告诉记者,游戏的正确名字应该就叫“sand box”,而称其为gmod“是我最大的遗憾之一”。

  不过这个“错误”已经被大家彻底记住,并开始设想这个名字简单粗暴、玩法千变万化的游戏如果能有二代,会是什么样?

  终于在3月29号Garry的那条推文下面,大家的无端联想又有了施展的空间:顺著gmod是Half-Life2mod的逻辑,那么gmod2以备受好评的《Half-Life:Alyx》为蓝本,成为VR游戏的“开发套件”岂不顺理成章?

  评论区的一个高赞评论:“gmod2,《Half-Life:alyx》的mod”

  别问,问就是VR游戏的革命。

  事实上早在五年前,Garry就表示打算给游戏加入VR内容。如今五年过去,开发断断续续,也不知道到了哪一步。一张梗图激起千层浪,证明玩家们的盼望的确在与日拉满。

  在国内,gmod绝对称不上火。不过论对gmod游玩和节目效果的挖掘,有逆风笑为代表的视频作者给大家带来过欢乐。可以说,如果玩法模式有趣,gmod的节目效果可谓非常足,一局换一个模式也有足够的新鲜感。

  十几年的沉淀让gmod跻身一代经典,获誉无数,只是如今起源引擎的老旧也反过来限制了它的发挥。玩法再怎么推陈出新,确实不如更新这款“工具游戏”本身来的直接提升大了。

  起源引擎2也被V社磨了许多年洋工才拿出手

  对我来说,把那些对游戏脑洞大开的联想抛到一边,真等gmod2出了,我可能没法坚持玩上多久,但我一定会买来试试。

  这会让我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晚上,我给游戏装上一堆乱七八糟、不知道名字的武器mod,然后在空荡的原野地图上炸个爽,核弹、外星射线枪,Portal枪,应有尽有。

  那感觉不太好用文字形容,但就像在塞满的玩具箱里随意翻找,每拿出一件都让人惊奇。

  来源:BB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