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臺北7日電)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主要國家央行相繼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加強救市力道,但寬鬆貨幣政策的侷限性也是經濟學者長期探討的問題,中央銀行今天援引生動有趣的譬喻,說明原因。

經濟學者對於央行降息的疑慮,不外乎寬鬆貨幣政策有其侷限性,這樣的說法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可能有點模糊。

中央銀行今天便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經濟學家與中央銀行常援引經典英語諺句或生動的描述,用來表明寬鬆性貨幣政策有其侷限,較耳熟能詳的有「可牽馬到河邊,但馬不一定喝水」(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以及「推繩」(pushing on a string)的譬喻。

「可牽馬到河邊,但馬不一定喝水」諺語最早出自1546年英國作家John Heywood。央行表示,援引至經濟學界,最早可能出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Samuelson於1948年所出版的經濟學教科書。

Samuelson提到,貨幣政策不能視為控制景氣循環的萬靈丹,貨幣流通速度並非固定不變,央行雖能買進政府債券,讓貨幣投入金融體系,卻無法促使貨幣對新商品與新工作進行流通;央行讓企業能取得便宜的借款利率,但無法迫使企業借錢,花費在新投資上。

美國Fed也常援引此諺句,例如1987年Minneapolis Fed年報就有引用以說明貨幣政策所受的限制;另外,2010年St. Louis Fed研究部門副主管David C. Wheelock也曾以該諺句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後Fed實施寬鬆性貨幣政策,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雖大幅擴增,銀行貸放卻未見明顯成長的窘境。

至於「推繩」的譬喻,也是表明寬鬆性貨幣政策的侷限,央行表示,最早可能源自於1935年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上,Fed主席Marriner Eccles在接受眾議員質詢時的對話。

Eccles說到,在當前的情況下,Fed能夠做的不多,眾議員就問Eccles,他的意思是無法「推繩」?Eccles隨即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譬喻,處在經濟蕭條的深淵,除了降息、創造超額的準備貨幣外,Fed為經濟復甦能做的事並不多。「推繩」的說法,在那次的聽證會上引起共鳴。

央行說明,「推繩」指的是採行寬鬆性貨幣政策,而「拉繩」(pull a string)則是指採緊縮性貨幣政策,在說明貨幣政策效果具有不對稱性,例如,當經濟有過熱之虞,央行若藉由「拉繩」來抑制,通常效果較佳;經濟衰退時,央行雖企圖以「推繩」激勵經濟,若銀行不認為是融資給企業的好時機,或是消費者、企業不認為是借款的好時機,可能無法透過消費、投資增加,來提振經濟,這就像是「推繩」,只會弄皺繩子,通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編輯:楊凱翔)10904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