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發病第一週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南方+客戶端4月7日消息,《柳葉刀》最新發表一項關於SARS-CoV-2感染期間深喉唾液中病毒載量的時間變化和血清抗體反應的觀察性隊列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發病第一週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隨後逐漸下降;同時,患者年齡越大病毒載量也越高。

  該研究納入了23例於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2日在香港兩家醫院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13例男性和10例女性),包括10例重症患者和13例輕症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2歲,範圍在37歲至75歲之間。其中有11例(48%)患者合併基礎疾病,最常見的有高血壓(6例,26%)和糖尿病(4例,17%),慢性基礎疾病在重症患者中更為常見。5例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其中3例患者需要氣管插管。2例患者死亡(見下表)。

  統計結果表明,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在22例(96%)患者中出現,其餘常見症狀為咳嗽(5例,22%)、寒戰(4例,17%)和呼吸困難(4例,17%)。入院肝功能及血常規檢查顯示,重症患者的血清堿性磷酸酶顯著高於輕症患者(74 U/L vs 60 U/L)。重症患者的淋巴細胞計數低於輕症患者(0.65×109/L vs 1.03×109/L),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下表)。

  研究結果顯示,23例患者深喉唾液或其他呼吸道標本的病毒載量中位數為5.2 log10拷貝/毫升。唾液病毒載量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週最高,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圖2)。其中一例患者在症狀出現後25天檢測到SARS-CoV-2 RNA。另一例患者在症狀出現後第21天和第22天未檢出病毒載量,但在第23天和第24天出現病毒載量反彈,隨後5天病毒載量未檢出。年齡和病毒載量峯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Spearman相關係數為0.48,圖3A)。儘管差異並不顯著,但在重度病例中,初始病毒載量中位數和峯值病毒載量中位數均比輕度病例高約10倍(圖3B,C)。對於無合併症的患者,其初始病毒載量和峯值病毒載量與有合併症的患者沒有差異(圖3D,E)。

  圖2

  圖3

  對於大多數病人,在症狀出現10天后血清anti-NP(內部核蛋白)或anti-RBD(表面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IgG或IgM抗體分泌出現了顯著的增加(圖4)。對發病14天及以上的16位患者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顯示血清anti-NP IgG抗體陽性率為94%,anti-NP IgM抗體陽性率為88%,血清anti-RBD IgG抗體陽性率為100%,血清anti-RBD IgM抗體陽性率為94%。Anti-SARS-CoV-2-NP或anti-SARS-CoV-2-RBD IgG抗體水平與病毒中和滴度相關(圖5)。而血清抗體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無關。在來自各個患者的配對樣本之間未發現病毒突變。

  圖4、圖5

  作者特別提到,新冠病毒載量的變化特徵與流感病毒相似,均在症狀發作前後達到高峯,而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載量分別在症狀發作後10天左右和第2周才達高峯。作者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出現時病毒載量高,提示該病毒在此期間傳播力強,即使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這一發現可以解釋在沒有幹預的情況下,社區和醫療機構中所出現的迅速的人際傳播現象。

  同時作者指出,血清學診斷對於病毒載量極低,甚至低於RT-PCR檢測限的患者十分重要。酶免疫測試(EIA)檢測到的抗體水平與病毒中和效價之間的相關性,對於疫苗的研發以及恢復期血漿或治療性單複製抗體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也提出了該研究存在的侷限性,首先,樣本量不足,而且研究人員無法獲得所有患者每天的病毒載量和抗體滴度數據。其次,48%的受試者患有慢性基礎疾病,考慮與本研究所納入患者的中位年齡較大相關。第三,深喉唾液樣本不能區分病毒是來自鼻咽還是來自下呼吸道分泌物。此外,某些患者可能無法有效地清嗓子以從深喉部咳出唾液,與鼻咽拭子相比,可能會降低檢測的靈敏度。最後,表達最豐富的內部NP在SARS-CoV-2和SARS-CoV之間,有時甚至在OC43-CoV之間具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這可能會對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一定影響。

  (原題為《<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發病第一週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