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紐約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指出,天寒地凍卻蘊藏豐富資源的南極大陸,在恐龍時期曾擁有過潮濕的雨林。研究有助於地球因人為暖化所需進行的相關評估。

南極洲的冷深植人心,正因為這樣,19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兩項科學研究,一直遭人懷疑。前者顯示恐龍全盛時期的南極點與周邊地帶,海水曾異常溫暖;後者顯示9000萬年前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可能是今日的好幾倍高,氣溫也因此比今日要來得高。

不過,這次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最新研究,進一步粉碎所有疑慮。在分析化石植物殘骸、嚴謹重建史前氣候之後,一組龐大的歐洲科學家發現,距離南極點不到1000公里之處,曾存在一塊宛如紐西蘭的溫帶雨林區。

新研究證實過去一些有關南極洲的研究和發現,包括長相類似鱷魚的極地爬蟲類,均指向地球曾經歷過極為炎熱的時期。

科學家探鑽派恩島(Pine Island)與史威茲(Thwaites)這兩個目前因氣溫上升而有崩塌風險的冰川,掃描2017年所取得的完整根部、羊齒植物花粉、苔癬孢子與包住這些植物的鈣化核心樣本,遂而獲得相關新發現。

在距今8300萬到9200萬年間,紐西蘭尚未遠離南極洲西部,兩地共有的構造也有助科學家確認岩石年分與重建當時各大洲的分布。

研究人員託人描繪插圖,還原當年滿是雨林的南極洲景象,包括依照根部化石還原的植物群、苔癬等,背景還有一座冒煙的火山。冒煙火山是根據長久以來的假設,即火山大量噴發出的二氧化碳導致大氣裡溫室氣體濃度是工業革命前的4到6倍。

藉由研究白堊紀晚期(約恐龍滅絕前2500萬年)南極洲的植物並與現代植物做比對,研究人員得以估計出當時南極大陸的年均溫約為攝氏13度,這已相當於今日的北京、米蘭;而當時南極洲的年雨量約44英寸(約1117毫米),約與今日波士頓相當;當時的海平面也比今日高出170公尺。

這份研究是由在德國不萊梅港(Bremerhaven)艾佛瑞德維根納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沉積學家克拉格斯(Johann Klages),率領一批德國與英國機構的人員所做,在此之前,科學家幾無可靠資料研究世界該如何因應極端大量的二氧化碳出現於南緯70度以上的地區。

魏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地球環境科學教授羅耶(Dana Royer)形容這份研究「意義深遠、不容反駁」,還說在古新世的溫室時期,南北極都為森林所覆蓋。(譯者:陳亦偉/核稿:蔡佳敏)10904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