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淞滬會戰沒抗住,日軍直接用斬首策略,蔣介石本人及核心團隊被擊斃,或者被迫簽署投降條約,建立一個類似於汪精衛式的政權,對內會是什麼影響?各軍閥有多少會宣佈獨立繼續抵抗,有多少會在親日政府下繼續保存實力?對於二戰的主參戰國來說,哪個受益影響最大,哪個負面影響最大?比如征服中國國民政府這件事對日本的政策會有什麼影響?會加速還是延緩或是中止日本的南下策略?對蘇聯的政策有什麼影響?蘇聯會先和日本打起來嗎?如果到底還是發生了太平洋戰爭,那美國的太平洋戰場壓力會大多少?二戰的格局和結局會發生顯著變化嗎?最終中國當時的版圖是會留下來還是分成幾個國家?


通常將抗戰在地理上分為平衡線和底線兩條線,平衡線的意義是大兵團跨國土南北地域快速調動,為鄭州——武漢線。

底線的意義是保住中國最後的抗戰基地前的防禦縱深,為洛陽——襄陽——衡陽線,後者即為蔣百里《國防論》中的三陽線。

平衡線在38——39年宣告失守,底線中的襄陽、衡陽和洛陽均在44年左右失守。如果以武漢會戰為界,向前佔2成5,後佔7成5,則重慶政權抗戰貢獻頂多佔比4到5成。這還是只將第二和第五戰區剔除出重慶政權軍事委員會可以正常有效地進行命令式指揮的序列之後的結果。

事實上,民國政府自1935/36年開始,約建設了1200公里國防鐵路,招募和訓練了150萬預備役軍人,儲備了2萬士官(摘自郭汝瑰《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這批儲備約在武漢會戰前後完全消耗,國防鐵路所在地區幾乎全部淪陷。

而這批儲備的完全消耗,和津浦線、平漢線的失守,以及出海口的丟失,導致了在華中、華南抗戰形勢的崩潰——此時局勢已然一盤死棋。所幸,在日軍因為武漢的嚴重損失休整力量的同時,重慶政權獲得了39年整理軍隊並且加以訓練的機會,最終在39年底發動反攻——但很顯然,這次反攻沒有達到任何戰略目標,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次反攻進一步消耗了日軍的力量。

在40年初冬季反攻結束後,重慶政權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在華中地區對日軍發動戰役規模進攻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重慶政權在這裡的駐軍在接下來5年內,都只能進行被動防禦。此時如果不是以延安政權武裝力量為主進行的敵後遊擊戰和華北沿線的小規模反擊,在單純的軍事上,中國戰場將幾乎一文不值。

武漢會戰後,抗戰轉入相持階段。1938年11月,蔣介石再次劃分戰區。戰區劃分,大致可以看出國軍中派系情況。

1、第一戰區,轄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長官為衛立煌。

2、第二戰區,轄山西及陝西一部,司令長官為閻錫山。

3、第三戰區,轄蘇南、皖南及浙閩兩省,司令長官為顧祝同。

4、第四戰區,轄廣東、廣西兩省,司令長官為張發奎。

5、第五戰區,轄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長官為李宗仁。

6、第八戰區,轄甘寧青及綏遠一部,司令長官為朱紹良。

7、第九戰區,轄鄂南及湘贛兩省,司令長官為陳誠(由薛嶽代理)。

8、第十戰區,轄陝西省,司令長官為蔣鼎文。

棗宜會戰後,又增設第六戰區,以陳誠為總司令。

這張圖裡,假設在棗宜會戰之後,重慶政權宣佈投降,那麼可能跟隨重慶政權投降的只可能有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九和第十戰區,考慮到六個戰區司令官的個人情況,也只可能有第三、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戰區可能跟隨蔣介石投降。而第三和第四戰區無論投不投降,其實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31年到37年逐漸形成的,是誰組建了統一戰線,將這個戰略明確為黨的三大法寶之一,這個歷史書都是有明文記載的。以重慶為主不過是尊重重慶政權自1926年北伐戰爭以來取得的全國共主地位,不代表離開了重慶,中國就不是中國了,也不代表離開了重慶,中國就不能組織抗戰了。中國勝利的辦法,那一萬多字1938年5月就在延安整理成文了,接下來就是怎麼按照這個辦法打贏的問題。


先說 蔣公官方答案:

日本侵華戰爭一旦開始,即使是中國國民黨被他擊敗,而中國國民黨失敗以後,就是俄帝挾供匪朱毛來統治中國,脅制日本,日本決無倖免之理。

歷史上抗日陣營各方其實都做好了 蔣公投降的初步準備。比如第一戰區的司令長官衛立煌,他的準備就是加入中共。而劉文輝、龍雲也先後同中共訂立了抗戰到底的盟約。

趙榮聲在《衛立煌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文中記載:

這年五月,衛立煌司令部將由晉西開到晉南的中條山,日本飛機一路跟著轟炸,行動困難,參謀處擬定了幾條行軍路線,其中有一條是由晉西渡河到陝北,再由陝北繞道河南到晉南。我向衛建議走陝北路線,可以順便到延安參觀。衛採納了。到達延安後,我陪著他去見了毛主席。毛主席親切友好的長談,延安羣眾的熱烈歡迎,使衛受到很大的鼓勵。回到西安,衛即批發二百萬發子彈、數十萬手榴彈給八路軍,其後勤人員不敢發,衛逼著非發不可。八路軍謝勝坤同志接受肖勁光同志的指示,集中了很大的運輸力量才把這一大批東西突擊搬運完。國民黨軍委會聞訊拍來急電扣發,可是這些軍火已經安然運過黃河了。衛回到中條山以後,一連多日和我談延安而不倦,他認為延安確實有一股艱苦奮鬥的新氣象,中國要想戰勝日本,恐怕只有學習延安的辦法。

在武漢淪陷的前後,和日本「講和」即投降的風聲很大。這不只是一股風聲而是一個事實,汪精衛更不須說,蔣介石不但動搖而且有一些可疑的行動。衛立煌消息靈通,對此十分憂慮。歷史上就有對外講和而把主戰的將領送上風波亭的先例,對於決心抗日和決心與八路軍聯合抗日的他,不能不有種種考慮。有一天夜晚,衛立煌突然提出一個我答覆不了的問題:「像我這樣的人能參加共產黨麼?」我說:「我僅為一個思想進步的青年,還沒有參加共產黨,不知道你能不能參加共產黨。朱總司令常來,這個問題你和朱總司令談吧。」衛說:「最近日軍把我們兩部分隔斷了,朱玉階一時來不了,你以我的祕書充當我的代表,明天一早就動身去延安替我詢問。」我說:「去延安太遠,我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找林伯渠老先生去問問吧。」次日我即起程去西安,向林老彙報了這件事情。林老考慮以後答覆說:「你回去告訴衛總司令,他當一個實行孫中山先生革命主張的國民黨,比當一個共產黨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更要大些。」

此事發生之後約一個月,衛立煌司令部特務營政治指導員、祕密的中共黨員朱劭天同志,從澠池縣八路軍兵站給我帶回來一封信,是「胡服」寫的,稱我為「榮聲兄」,約我到澠池縣去和他晤談。當時我還不知道胡服是誰,劭天同志說就是劉少奇同志。劉少奇這個名字我知道,他是北方局書記,是我黨很有名望很重要的領導同志,他怎麼會叫我去見他呢?次日,我日行百里,來到了河南省澠池縣八路軍兵站。回到了八路軍的機關如同回到了家,我載欣載奔跨進了大門,急於想看到少奇同志是怎麼一個樣子,跑進劉向三同志的屋子,看見一個高大的人影,啊哈,這不是已經見過兩次卻不知道名字的那位同志嗎?我高興地跑過去熱烈地握住他的雙手。

喫了飯,少奇同志說他是中央代表,剛從延安來,「中央最近剛剛開過會,討論了統戰問題,有些事情和你們這裡有關係,怕你們搞出了毛病,特地找你來說一說。」然後點起香煙,聽我的彙報。我一直講到晚上九、十點鐘,直打哈欠,他就叫劉向三同志再拿一牀棉被來,讓我和他並排睡在他的牀上。……次日,是一個陰冷有霧的初冬日子,在不大的八路軍澠池兵站,安安靜靜沒見人來人往。少奇同志關上房門,開門見山地說:「你的膽子不小,想挖蔣介石的牆腳。你想替黨做點工作當然是好的,你知道不知道,這樣不但對黨沒有好處,反而有危險。「中央軍是蔣介石的命根子,衛立煌是蔣介石的臺柱子,他過去跟了蔣這麼些年,現在又帶這麼多軍隊,要是你把他挖過來,蔣介石怎麼會甘心?我們黨和國民黨講好了,彼此都不在對方的黨、政、軍裡面搞黨的活動,不建立祕密的支部,我們就要言必信,行必果,真不在他的軍隊裡面建立祕密的黨支部,不挖他的牆腳。你們這樣一搞,要是被蔣介石知道了,不放心,他就不把力量對付日本,而把力量對付我們,這樣就會動搖抗日戰爭的大局。」我聽了少奇同志這些話,不覺為之震動。我連忙替自己辯護說:「這個問題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我們並沒有有意引導他這麼做。」少奇同志說:「昨天你還說你們伴著他看延安出版的刊物和生活書店出版的小冊子,對他的思想有影響,這不是引導嗎?」沉默了一會兒,少奇同志又說:「你們懂的事情太少,把事情看的太簡單。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就讓它成為過去,以後無論在哪裡,無論對什麼人,都絕對不許再提起這一回事,以免引起麻煩。『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你總該懂得這個意思吧。」

如果 蔣公投降了,衛立煌等一票人就真的帶兵投共了,那毛爺爺的隊伍更得來個大跨越發展了。坐擁華北,背靠蘇聯,再獲得法統和道義,到時候多來點武器,少來點書籍,前途必然比孤懸巴爾幹的鐵託強多了。

所以 蔣公對陶德曼說:「只要日本不恢復戰前狀態,他就不能接受日本的條件。」又說:「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國政府是會被輿論的浪潮衝倒的,中國會發生革命。」假如日本「繼續作戰」,「中國當然沒有機會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是它不會放下武器。假如由於日本採取的政策,中國政府垮臺了,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共產黨將會在中國佔優勢。但是這意味著,日本不可能與中國議和,因為共產黨從來不投降的。」

當然以 蔣公的天資,對這一點早有認識。1952年 蔣公在國民黨七大政治報告中追憶:

中日戰事一起,必將為赤俄所乘的危機,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中正在九一八以後,一面倡導新生活運動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對抗日戰爭作精神與物質的準備,一面仍苦心孤詣,勸喻日本改變他武裝侵略政策。我曾經明白指出,中日戰爭一開,無論誰勝誰負,必將為第三者所乘,使兩國同歸於盡。直到二十三年,我發表《敵乎友乎》長篇論文,有這樣的話:「無論國民黨決不能推翻,即使推翻以後,中國也還必然的有領導對外的一種組織。」又說:「日本必能明悉窺伺於中國國民黨之後者為何種勢力,此種勢力之抬頭與東亞將生如何之影響?」這句話就是明白指出日本侵華戰爭一旦開始,即使是中國國民黨被他擊敗,而中國國民黨失敗以後,就是俄帝挾供匪朱毛來統治中國,脅制日本,日本決無倖免之理。可惜當時日本軍閥對於我這種忠告,毫無警悟,而且盧溝橋事變之後,又進逼平津,我們就不能不發動全面抗戰。當時中央所持對日方針「和平未至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至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就是這個道理。


1.對日本來說多了很多不可靠的偽軍兵員,士氣低落,讓當炮灰都不放心,隨時都可能帶槍逃跑。那時侯中國是個農業國,又沒足夠技術挖不出油,還是得南進,太平洋戰爭還是要打起來。

2.國民政府降了,不代表各路軍閥會降,甚至有骨氣的中央軍將領也會脫離國府獨立作戰

3.中共會拉著還沒投敵的各路軍閥繼續搞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甚至在延安成立"自由中國"臨時聯合政府,宣稱自己是唯一合法政權,大的會戰是打不起的,沒了老蔣掣肘加上正統政權的號招力敵後遊擊會稍微順一點。中國大陸依舊是二戰主戰場,敵後戰場拖住了大量日軍,只是這次敵後戰場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遍地都是。

4.日軍會進西南,真的是戰火燃遍中華大地。日本兵不會因為你國府願當亡國奴而變成紳士。

5.失去國民政府,美英在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可能敗的更脆,地盤丟的更大,反擊來的更遲。

6.羅斯福總統就沒得選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承認中共政權,開始想辦法武裝中共以拖住日軍步閥。

7.美國工業太強大了,太平洋戰爭日本還得輸。

8.歷盡千辛萬苦,美國送了一個輕步兵師的裝備給八路軍/新四軍,兩個月後這支部隊開始橫掃華北/華南的日軍。軍援陸續到達,日本兵發現炮樓是個危險的地方,剛看見幾個八路扛著根大管子,炮樓就榻了。

9.出於自身考慮蘇聯也會加大對中共援助,可能會通過新疆、蒙古這兩條路線移交大量舊的輕武器,新疆軍閥盛世纔可能會左右逢源地位上升。

10.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首腦會以叛國罪被審判,可參考法國維希政權。解放戰爭規模會小很多,因為各路軍閥比國民政府還差一截,憑什麼跟美械混搭蘇械日械的八路鬥。

11.戰後的東亞格局會很奇特,美蘇都會拉籠中國但都在提防中國。


先分析老蔣團隊被擊斃或被俘虜這種情況。。。

額,如果初期,只有一種可能:蔣介石團隊在抗戰初期沒及時撤出南京撤到重慶。以他的判斷,他會在自己撤不出來之前優先於汪精衛投降,建立偽政府,好處不能讓汪精衛搶了。要麼就是他的核心團隊被神不知鬼不覺的被日本人抓捕,來不及他反應。這時候他投降啥也撈不著,好處全是汪精衛的,他要麼被帶著全部國民黨軍閥投降拿到「投降最大獲利者」,或者乾脆當個烈士,因為他撈不到什麼東西,不如拿個好的身後名,罪名全讓汪精衛去背。

事實上老蔣一直不是什麼民族主義者,而是一個逆向民族主義者。史實中他一直在向日本人祕密談條件,要求乞和。那麼只能有上述的條件可能發生。

這種情況,初期抗日戰爭會非常難打,因為國民黨一部分人肯定會跟著老蔣投降,或者被汪偽改組收編。日本人會真的認為「三個月滅亡中國」。抗日隊伍會士氣下降。但是有幾股國民黨人是不會投降的,或者軍閥是不會投降的:

閻錫山肯定不投降。史實他沒管老蔣怎麼樣,就是拿晉系軍閥以最高換算比3:1陣亡率跟日本人換,日本人對山西省的淪陷區也是最殘忍的。

南方滇系,桂系肯定不投降。龍雲,白崇禧都在史實上沒有投降的意願,哪怕豫湘桂大潰敗時期。而且他們跟老蔣不和。

部分中央軍不會投降,會組建「國民黨臨時戰時政府」,衛立煌,薛嶽,孫立人等人應該不會投降。中央軍保守估計能保住50%。我甚至敢打賭,有中央軍的高級軍官因老蔣被斬首或投降而直接信仰崩塌,轉而直接加入共產黨,繼續抗日。

然後就是淪陷區:只要老蔣或者汪偽沒上來就帶著四川盆地投降,抗日戰爭就有得翻盤。武漢,長沙等內陸大城市會更早的發生戰爭。

剩下的「國民黨戰時政府」會主動聯繫剩下可聯繫的抗日隊伍,於是他們會主動與我黨合作。失去微操瞎指揮的某光頭,換來的是裝備不堪但是戰術戰略超羣的神隊友,中央軍殘部損失會小一些。但是由於東部國土淪喪得更多,抗日初期會更慘。

但這不代表整個局面比老蔣還在時差:國民黨內一流的將領失去了垃圾統治者,能發揮出最大的抗日價值。剩下的抗日武裝是最堅決的,最不貪生怕死的。由於原上層領導層暴斃或投降,我認為,國民黨殘部會在與共產黨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整合,所有的抗日隊伍會把拳頭攥到一起,不會出現消極抗日,貪污腐敗無能的情況。因為我敢打保票,消極抗日,貪污腐敗的人會跟著一起投降。然而投降的蔣偽軍在戰鬥力上會更消極,因為他們的目的是自保。

由於中國沒石油,或者日本技術不夠,日本還是會發動太平洋海戰。或者美國看到日本在抗戰初期打得太順,有可能會更早對日本停止資源販賣。然後就是英美從駝峯航線運來幾個師的裝備,共產黨和國民黨戰時臨時政府的部隊帶著重炮端掉鬼子的炮樓。

史實:八路軍計算駝峯航線的運輸物資,假如全部運給我黨,以八路軍的作戰效率計算,日本在華北呆不下幾個月。這和英國美國人計算的類似。史迪威見到孫立人的部隊: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可惜老蔣不會用。就更別提八路軍了。

最後抗日還是會獲勝。因為打穿中國的唯一正確的路線是:硬扛掉老西,然後生喫掉TG,再南下端掉四川盆地,再打下長江以北,最後再統一全國。日本人整體進攻方向一開始對了,但全面戰爭的方向是錯的。

最後,老蔣或者老蔣犧牲後的整合汪偽會被像維希法國一樣被清算。國民黨戰時臨時政府會被我黨逐步收編。開國十將十帥裡面會出現幾個原國民黨出身的將領。


大概就相當於討董二十二路諸侯裏死了個袁紹吧

正義事業的夥伴涼了一個,但該討董還是要討董,該抗日還是要抗日,所需要做的無非是再選個頭領勢力出來

考慮到人望和軍隊戰鬥力,大概率有土共接受大頭領之位……那簡直畫美不看

當然還要考慮到的是「抗戰初期」這個怎麼界定,31年是抗戰初期,41年同樣是抗戰初期。31年蔣光頭降日的話應該是由東北軍在北、桂軍在南各自牽頭組織抗日,土共附冀;41年的話八成就是土共牽頭、各路諸侯附冀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