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平时睡觉很早的宿舍十号晚就不关灯知道十一号1点多才熄掉灯,双十一真的有那么多该买的东西吗?力度真的很大吗,为什么我都不知道该抢些什么?哈哈哈,是落后了吗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双11又一次诞生了新记录,不少圈内还有些名气的营销大佬们也写了文章来蹭一波热点。

一番深奥的理论外加煞有其事地分析,让不少未曾深入电商圈子里的同行们热血沸腾。

以前答主未曾深入到电商的圈子里时,看到这样的文章怕也会跟著一起拍手叫好。

不过那位营销大佬的文章的评论区有人说:

「你们这些做营销策划的人都一个德性,说半天等于没说,明明很简单可以讲清楚的,非得绕几个大圈子,讲几句专业的术语,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很高。」

隔著手机屏幕答主笑出了声,看来大家的操作是一样的。

不过真正的营销高手不光要知道高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拥有拿之即用的手段。

而有一些手段不管在双11好使,平时里近乎无解的存在。

一、预算从来都不够

《影响力》中有一个案例讲到说买衣服的时候,先给顾客看价格高的,再给顾客看价格便宜一点的,更容易成交。

记得答主曾经跟媳妇一起去租房,一起去买东西,一起旅游定酒店的时候,每一次明明定好了预算,但最终都超出了预算。

曾经担心被中介套路,就自己去选择去租房。

去了一个城中村,找著外边挂满了房屋出租的那面墙,挑几个电话约起来,想著预算1000元左右可以在这里挑到不错的房子。

不过房子因为是多年前修建的老房子,各种设施都让媳妇和我难以接受。

之后又去了一个公寓,刚好有一间1450元/月的公寓出租。

公寓里的配置,装修设施等几乎是完爆城中村,同样也因为一些各种小的创意灯、小摆件、壁画等的点缀让整个房间看上去有更想租的冲动。

看完了差的房子再看好房子,比原来预算高出近500,但是最后还是咬咬牙接受了。

住了一段时间就各种不通风、潮湿、隔音差,被各种高跟鞋走路,高声说话的长腿特殊工作的小姐姐们凌晨4点吵醒,让人难以忍受。

租期满了,答主果断换到独立小区房,兴致满满地将预算提高到2000,直接找中介。

但最终结果租到的却是2500元一月的房子。

我们定预算的初衷是为了花少钱买到好东西,而大部分商家是一分钱对应一分货的商品(暴利商品除外)。

商家在商品价格设置,功能设置,附加权益等各种设计时本就是按照价格更高、各方面更好的逻辑而设计。

在亲身经历了不好的的东西与好的东西对比之后,会为比原来更好的东西付出更高的溢价。

根本原因在于无论什么时候,人们在追求更好、更美、更漂亮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停息。

包括双11为何不小心就成了千手观音,最后花的钱比预算的多,很大程度上就是买了一些被设置好的,比你前期想购买的商品更多溢价与附加值的东西。

避免陷入预算套路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支出的预算超过至少30%甚至更多,简单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穷。

二、从众从来难逃脱

排队、刷好评、双11自己本来没什么想买的,发现周围的人都开始买买买,相互问收藏与购物车的情况,自己也忍不住动心地买了些东西。

这些严格意义来说都可以称之为从众。

无论是双11这种一年一度的大促还是日常生活中,从众与羊群效应这么多年一来一直生生不息,也一直都是无解的存在。

即使老余了解这么多的营销套路,真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同样不免身陷其中。

比如吃饭面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没有吃过的餐厅,担心不好吃或者价格贵。

想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等来查看这些餐厅的评价如何,不好意思,评价也有可能是刷的。

那只有通过选择人多的店更保险,或者是直接选择品牌连锁性质的餐厅。

这些人多的店,以及品牌连锁性的餐厅其实也是从众的一种直观呈现。

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总是没错的。

天猫在今年双11提前半个月就开始预热,按道理来说,几乎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双11这个购物狂欢节,为什么还要打广告预热?

这与知乎曾经有一个经典的问题:可口可乐为什么还要打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口可乐打广告一方面为了刺激性消费,本来在口渴的时候,看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潜默化地选择了可口可乐。

另外一个原因是任何一个品牌,也面临消费者老去,新消费者的教育问题。

这些新的消费群体同样也是需要广告来植入到他们的心智之中,如果可口停止打广告,百事继续打广告,那未来喝百事的人逐渐会比可口可乐多。

双11的广告也是为了触达消费者并让顾客关注与讨论双11,也让周围的人也开始跟著一起讨论。

随著双11的日子越来越近,话题越来越热,周围的人不甘心丧失社交货币,自然也会加入到双11的行列中来。

这也是从众效应的延伸版。

而答主分析了那么多的原理以及套路下,双11仍然剁手了1250元,那是给媳妇买的一套美妆。

而媳妇说的一句话是:「这个美妆有一个月有5万多人购买,有20多万的评价,95%的好评率。」

三、价格越买越昂贵

许多人讨论双11到底便宜了没有?还是说双11是不是还是那种先提高价格再降价的玩法?

这种操作早就out了,天猫为了强压商家以最优惠的价格来回馈顾客,让所有商家报名双11的商品必须是最低成交价的9折,同时全店参与400元减50元的购物津贴。

大品牌TOP级的店铺他们因为销量巨大,消费者买的多,但平时所花出去的推广费用、展示费用、人力资源费用都很高,他们的价格相对固定。

即使参加双11,购买得多也只是比平时便宜一些。

但天猫的400元减50元的跨店满减都是商家承担,除此之外所有参加会场的中尾部商家必须在双11的0点有重大利益点。

类似三支松鼠这种级别的店铺在0点也安排了前3000份买一送一,那其他的商家能怎么玩?

大量的15分钟,或1小时的第二件0元,第二件5折,在大快消类目的店铺主力款恐怕没有多少单品能撑得住第二件0元还能盈利。

网上还流传著各种剁手攻略,搜集各个品牌的优惠bug,消费者也在这么多年的引导下,越发地聪明。

他们也最能看出哪些商品是真正的便宜,商家是不是赔钱在赚吆喝。

好比网上流传出的羊毛党网站,各种优惠全拿到手最终都能8.6元包邮到手一袋5KG的大米。

大品牌因为牛气,只送一些东西,或适当地让利参与一下官方的津贴活动,而小品牌没那么硬气,想在会场上透出在双11那一天还是得依靠赤裸裸的价格刺激。

尤其是像一些头几次参加,正值成长期,需要借助双11成为跳板的店铺,更是会牺牲大量的利润空间。

但是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对电商有利润要求,老顾客集群也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无论双11要求给出多大利益点,坚决适当让利,而不再像新入的商家上来就第二件0元刺激顾客购买。

不断地有新的店铺登上舞台,老的退出,新登上的除了自带流量的IP网红公司,一般的店铺依靠的便是前期超值的第二件0元的强大利益点。

解除顾客疑虑,将其转化成老顾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逐渐放弃价格竞争。

这也为什么品牌性超级强的类目,几乎从没见过他们限时不限量真实打五折的原因。

一个店铺,一个品牌由弱到强,必然也是一个价格由低到高的过程。

这个价格的套路也自然无解,顾客永远想要买到实惠,但除了网红IP外的商家一直不赚钱,那就真的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阿里和顾客。

结语:

双11还能火多久?

取决于最终有多少商家要进场,以及有没有新生事物来分解其流量与消费者。

就像大卖场辉煌红火了那么多年,电商诞生之后,对比之下,大卖场采购的胃口根本不算什么。

下一个新生力量会是谁,会是什么样的,真的会是无界购物或者人工智慧吗?

这个答主也不清楚,但是无论是什么新生事物 ,只要商业的基本逻辑与体系还在,这三个无解的套路也会伴随著一起周而往复。


为了买到便宜的东西花了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本来并不需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最后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可是钱已经花出去只能吃土了

哼人家只是喜欢花钱收快递的快感

还有很多商家鸡贼地推出的「双十一特别产品」

都很好看啊!

活该我没钱


双十一啊,有些东西活动力度的确挺大啊,所以能诱惑消费者们掏腰包。本来一些不想买的东西,在这个时候也因为活动力度大而买了。

现在很多线下的门店也开始蹭双十一的热度,比如我们这里的商场,双十一都跟著搞全场大促销!还有我们这的一些餐厅,比如重拾馄饨,也经常蹭这种热度,一起搞活动。



我买了很多日常用品,确实比平时便宜很多,比如宝宝用的湿巾,平时7块多,天猫超市活动到手价4元一包,再比如潘婷洗发水,平时一瓶发膜就49了,双十一一瓶发膜加两瓶500ml洗发水一瓶500ml护发素还送两袋230ml洗发水才80元,不要太划算。宝宝奶粉比平时活动时候便宜三十多一罐我屯了十几罐半年量。我是觉得平时的快消品双十一可以囤货。就是双十一是你买平时确实需要的东西的好机会,不要盲目买自己不需要的就可以了。


这个看个人吧,有些活动蛮大的,特别是大牌!!但我还是下不了手 ?,一些日常用品还是可以买的,还有零食,都会便宜一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