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象公會Elephantia 大象公會

  逼近中國的4000億隻蝗蟲,僅存在於中國媒體的報導裏。

  文|S.P

  一週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

  · 目前新浪微博單個超話閱讀量已經超過1.8億,有3.5萬人次參與討論

  在社交媒體中,這些飛蝗鋪天蓋地的圖片視頻,無不讓人心驚膽顫。

  蝗災已經困擾了中國農民幾千年,而此次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宣佈為『史上最嚴重蝗災』更是讓困守家中的中國人民提心掉膽。然而弔詭的是,就在2月17日晚上8點,新華社刊登消息稱,『印度當前蝗災基本已經結束』。

  能讓『數千里牛馬毛皆盡』的看起來勢不可擋的蝗蟲大軍,似乎一夜之間悄無聲息地撤走了。這不免讓人困惑:這刷爆朋友圈的4000億隻蝗蟲,跑到哪裡去了?

  我們決定探究那4000億隻兵臨中國的飛蝗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到何處去。

  一開始,這看起來是一個科普話題,但研究了一番之後,我們無奈的發現,這是一個『報導出了偏差』的問題。

  『4000億隻蝗蟲』之謎

  對於此次大蝗災,最具權威性的信息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其官網上有持續更新關於非洲蝗災的公告,最近一篇發於2月17日。

  公告顯示,印巴『The situation is calm』,蝗蟲表示情緒穩定,只有少量蝗羣殘留在印巴邊境。但在FAO的所有公告中,所謂的『4000億隻蝗蟲』,都找不見一點蛛絲馬跡。

  同樣令人困惑的結果也能在谷歌搜索上發現。搜索400 billions locusts(4000億隻蝗蟲),找不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在中文世界,結果就截然不同了。在百度以4000億蝗蟲為關鍵詞,可以很輕鬆地發現有15萬個相關結果。

  這其中,諸多信息源都出自權威媒體的正式報導。

  如中國新聞網2月16日發佈的一則新聞報導稱,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稱『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駐紮該邦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喫光,而不得不撤軍。』

  除此之外,澎湃新聞、三聯生活週刊與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也先後報導了這一消息。

  不過,梳理時間線,我們發現了發表於更早時間的幾篇閱讀量不大的自媒體推送,竟然領先於這幾家媒體,率先發佈了36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的相關信息。

  · 公號『尖端1號』於2月10日推送的文章

  這篇推送的信息與幾家正規媒體所報導的內容大致相同,只有幾處細節略為不同。

  首先,襲擊拉賈斯坦邦的4000億蝗蟲,縮水成了襲擊全印度境內的3600億。其次,文章還表示70萬印度軍隊因此餓了肚子,在幾天之後的新聞中,印度軍隊糧食喫光而不得不撤退。

  看起來合理的解釋是,在這篇推送到幾家正規媒體發佈報導的這幾天裏,蝗蟲從襲擊印度全境的3600億隻迅速增殖,變成單襲擊拉賈斯坦邦就有4000億隻。而經過這幾天蝗蟲的消耗,本來已經餓肚子的70萬印度軍隊不得不撤軍。

  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假如我們沒有找到文章裏所提到的印度媒體《 Latesly 》的這篇報導的話。

  這篇報導的標題為拉賈斯坦邦部長向莫迪求援,兩則新聞裏都有12個邦遭受蝗災襲擊的信息,除此以外,《 Latesly 》沒有其他相關報導。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就是推送中所指的報導。

  但閱讀這篇報導就會發現,它既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這篇報告給出的信息來源是一個推特賬號。

  在這個賬號所提供的信息中,我們只能找到財政部長向總理寫的求援信。3600億隻蝗蟲與70萬印度軍隊似乎無從談起,4000億蝗蟲的線索到這裏好像就斷了。

  但我們不妨將目光放的長遠些。在印度4000億蝗蟲之外,『3600億』這個數字,以另一種形式頻繁地出現在中文媒體上。

  在《財新》2月17日的一則報導中,先後有東非三國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與沙漠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兩種說法,且後一種說法據稱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沙漠蝗蟲信息處。

  另一家正規媒體,界面新聞的《3600億蝗蟲肆虐亞非,你喫的糖可能受影響》一文中同樣援引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稱東非蝗蟲達3600億隻。

  也許,國際糧農組織的官員真的在某個場合,或者在某個地方發佈過3600億隻蝗蟲的相關信息。但是在英文世界的所有報導中,我們都找不到這個信息。

  我們能找到國際糧農組織的相關說法,僅僅在他們的快問快答部分,有關於蝗羣規模的很模糊的回答:

  · 『一個蝗羣可以從一平方千米變化到幾百平方千米,而每平方千米可以容納4000萬到8000萬隻蝗蟲。』

  假如糧農組織沒有公佈3600億隻蝗蟲這一數據的話,那它又可能是從哪來的呢?

  回到國內媒體,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正規報導,依然是中新網1月22日發的報導:『據美聯社報導。入境肯亞的蝗蟲達3600億。』

  在1月24日CCTV2節目中,我們又一次見到了『3600億』這個數字。

  根據中新網這篇報導,終於,我們鎖定了美聯社2020年1月17日發佈的名為『東非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的最初消息。中新網報導中『在該國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羣就長60公里,寬40公里』、『它們每平方公里數量可達1.5億隻』的信息,我們都能在美聯社的這篇報導中找到。

  但通讀全文,我們依然沒能發現3600億的身影。

  但是憑著小學生的直覺,我們發現這些數據之間有一種奇妙的聯繫。

  細心的讀者們可以把圖中把報導中一個蝗羣的最大密度1.5億每平方千米,乘以報導中指出的一個蝗羣的面積,60公里乘以40公里。

  它最終指向了這個攪得中文世界人心不寧的數字——3600億。

  從中國新聞網(或它援引的文字來源央視網)根據美聯社報導計算而來的肯亞一個蝗羣的數量達3600億隻,到肆虐東非的3600億隻蝗蟲的有關報導,再到最後4000億隻蝗蟲抵達中國邊境的報導,我們只能說,我們找到了一條可能存在的信息鏈。

  結合英文世界正規媒體從頭到尾都找不到3600億或4000億的反面證據,我們相信這條信息鏈的存在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在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報導中,許多專業媒體人所表現出的品質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在關於蝗災的報導中,顯然發生了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

  報導出了偏差的印度蝗災

  那麼,真實的印度蝗災到底有多嚴重呢?

  據印度媒體《 The Wire 》(thewire.in)1月23日的一篇報導,可以確認兩點:

  第一,印度近大半年確實遭受了嚴重的蝗災,而且是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第二,報導所指的印度蝗災,是指2019年6月到2020年初的這次蝗災。與2020年初廣為報導的東非蝗災沒有直接關係。

  這場印度蝗災始自2019年6月。

  報導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稱,2019年1月,第一批蝗蟲抵達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西南部,在春季廣泛繁殖形成了大量蝗蟲羣。

  由於當地局勢的原因,在伊朗和葉門沒能有效控制蝗蟲,6月至12月之間,蝗蟲大批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而巴基斯坦同樣沒能控制局面,蝗蟲入侵印度。

  恰好印度當年延長的季風季節,為蝗蟲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蝗災便加劇惡化。通常蝗蟲羣到10月底就會離開。但此次蝗蟲羣駐留時間更長,將來年的收成也一併破壞了。

  簡單來說,這次的印度蝗災,是從去年持續至今的,而引起蝗災的蝗蟲,是去年入侵印度的。

  2020年2月17日《印度時報》的最新報導中,拉賈斯坦邦的官員稱,蝗蟲已經被限制在一小部分地區,得到了控制,也就是說,這次從2019年開始的蝗災終於快要平息了。這也正是新華社稱『印度當前蝗災基本已經結束』的信息來源。

  那麼,中文世界隨處可見的所謂『印度因為蝗災向死敵求和』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2020年2月8日,《印度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共同的敵人將印度與巴基斯坦團結在一起』的文章。這大概就是中文世界那些誇張說辭的來歷。

  不過,這篇文章的內文不是說當下的蝗災,而是介紹了印度次大陸預防蝗災的一段歷史:自英國1939年在印度次大陸設立蝗蟲預警組織以來,印巴雖然經歷和分裂和敵對,在蝗災防控方面一直緊密合作。

  對於今年的蝗災,兩國自然也要繼續合作。《印度時報》另一篇報導說得很明白,按照今年非洲蝗災情勢預測,到2020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將迎來更大規模的蝗蟲入侵,兩國將繼續聯手。

  · 印度時報2月16日報導:《今年印巴或面臨更嚴重的蝗災,兩國將繼續聯手以打敗共同的敵人》

  事實上,自去年6月以來,印巴兩國已經舉行了5次蝗災信息溝通會,今年也無非是『繼續』。這與中文世界流傳的所謂『印度求和』,完全不挨著。

  所以說,看到問題還是要研判一下,不要見得風是得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