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跟劉伯溫不一樣。諸葛亮他自己真的有起領導作用,劉伯溫更像個職業謀士。。。我自己像劉伯溫多一點,不喜歡掌太多權柄。有事沒事說一些想法,說對了有我一份功勞,說錯了也不打緊,反正有人幫忙糾正。

但是皇帝不一樣,皇帝是要拍板的。有時候就算手下眾說紛紜,你也不得不迅速做出決斷。如果出錯太多,面子沒了不說,江山可能也要丟了。


諸葛亮祖上諸葛豐做到司隸校尉,生父諸葛圭去世的早,哥哥諸葛瑾十幾歲隨諸葛玄逃難的時候分開了,從父諸葛玄也只是個小吏。

不太具備稱帝的人和條件。不像袁紹、袁術那樣有背景有人脈,也不像董卓、馬騰那樣兵營里混起來,也不像劉備那樣打著皇家的旗號,也不像曹操那樣兄弟伙多。

但這,這些只針對前期的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後,忠於蜀漢忠於劉備的老臣沒得差不多了(參考劉禪投降時的狀況),以諸葛亮對內政和人心、軍權的把控,倘若想稱帝,放慢北伐進度,熬一熬設計弄死劉禪,取而代之,還是有概率能成功的,如果他像司馬家一樣野心勃勃的話。

但你別忘了,丞相那無才的兒子諸葛瞻、未滿20歲的孫子諸葛尚,尚且為了維護劉禪的國,死在戰陣之上。更不用說丞相了。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王佐之才,而非稱霸一方的霸主。人的內心渴求很重要,你看看那倆說「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的,他們內心想的就是稱霸一方。

1樓那個回答個人覺得有點片面,群雄討伐董卓之後,大家已經不存在要臉不要臉了,就是看誰硬,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勢三家有兩家都沒什麼正經路子,有路子的一家也是沾著親戚的光。

所以合法性這個說法我只不是十分贊同。前期你講合法性我覺得還算合適。但後期還有幾個忠於漢室的臣子,都是趨炎附勢之輩。

劉伯溫不太了解。希望有熟悉的幫你回答。


你犯的錯誤很簡單,就是沒有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

智謀過人就是成為皇帝的最重要條件嗎?

完全錯誤,合法性才是。

以前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只有開國皇帝的後裔才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這是統治者維持皇權長期穩定和皇族神聖性的最好辦法,劉備有諸葛亮無法替代的合法性條件,季漢政權到曹操稱公之後打的是復興漢室的旗號,把曹操定義為漢賊,高舉漢室劉氏繼承人合法性的旗幟,即使他只是個犄角旮旯的劉氏人物,但他卻是那一幫姓劉的裡面最有能力的人。

諸葛亮要是篡位自己當皇帝,那這個合法性就不復存在,他的權威會受到無數人的質疑,人人都有了鋤奸自立的條件,反叛就會此起彼伏。本來就國力薄弱的季漢就會瞬間分崩離析,被曹魏輕易突破。

季漢那種情況下,只有傻子才會自立為王。


他們很擅長勸人作死,自己卻並不擅長作死。他們很擅長勸人堅持,自己卻很難一直堅持。他們很擅長勸人力排眾議,自己卻不擅長聽取眾議。

他們很擅長勸人顧全大局,而自己的肩膀挑不起大局。

他們很擅長勸人與敵軍正面硬杠,自己卻最不擅長與對手正面硬杠。

他們只是很擅長勸人而已,作為軍師,找到一個一個可勸之人就行了。之後,勸對了就是一代智計通天大軍師,勸錯了要麼偷偷跑路(美其名曰隨波逐流)要麼自己掉腦袋。

但是主公才是做決定的那個人,啥時候作死啥時候認慫,啥時候耍二皮臉啥時候充大英雄…決定手底下弟兄們吃啥喝啥活到哪天死在哪地的都是他一個人的責任。當個可勸之人可比勸一個人難太多了。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個嚴肅的人,請找歷史學專業書籍仔細地去研究一下劉邦和朱元璋莫名其妙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如果你像我,是個沒那麼嚴肅的人。推薦你幾本小說:《史記》,《易中天講三國》,《明朝的那些事兒》,《孺子帝》,《謀斷九州》。

評論說我描述的不是諸葛亮和劉伯溫。那要看是哪裡的諸葛亮與劉伯溫。歷史中的劉伯溫和孔明從來都不是靠「智謀如神」出人頭地的人物,演義中的二人則幾本可以算作「妖道」。歷史上諸葛亮雖然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令人佩服,可事實上也證明了他確實很難撐起蜀漢政權。事必躬親可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風格。至於歷史上的劉伯溫,在大明朝的建國功臣里,怕是連前五都排不進去,朱元璋如果想靠劉伯溫的「智謀如神」建立大明朝,怕是早就被陳友諒和張士誠滅了百八十回了。

雖然聽起來不是很好,但其實我描述的恰恰是所有軍師、謀士們的共性。演義小說中的諸葛亮和劉伯溫也不能免俗。一定是要先有可勸之人才能成就可勸之事。參謀和顧問的職責就是提供建議,他們並不是最終決策者。大多數時間裡,他們只需要拿自己的名與命去賭自己說的準不準就可以了;但是決策者是要對自己所做的所有決定負全責的。關羽在華容道捉放曹,諸葛亮可以把全部責任推到關羽身上,因為當時的決策者是劉備;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卻必須負全責,甚至自降官職爵位,因為當時的決策者是他自己。正是因為像我所說的那樣,三國演義中,作為謀士的卧龍諸葛亮可以大殺四方,甚至把周公瑾氣死當場;但是作為後期蜀漢實質決策者的諸葛丞相卻六次北伐而功敗垂成。智謀如神是個出色的軍師,可能夠撐起一個國家的必須得是優秀的決策者。

以上說的都是離我們平民老百姓十萬八千里的東西,我們再來說說身邊的。只要是提供建議的職業大多都是我說的這個道理。高考衝刺老師給學生劃重點給學生押題給學生打氣,最後成績好壞全憑各人造化;證券分析師每天都在說這個股票看跌那個股票看漲,最後買不買,賺不賺,全取決於你最後決定聽不聽他的。「勸人」非常難,因為話從你口中說出卻要讓另一個人信服,這是個技術活;「聽人勸」更難,因為主意是別人出的,結果卻需要自己承受。話說回來,我們今天聽到的建議還少嗎?什麼時候戀愛,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什麼時候考證,什麼時候跳槽…成功學的書有的是,成功的人又有幾個?相比「聽人勸」,最難的永遠是「決定聽誰的勸」。這個決定下好了才會成功,下不好,你又不可能把身邊的「軍師」們拉出去斬了,酸甜苦辣還不是自己嘗?


他們是小數點,只能決定別人的分量。


那種人看得出來老大不是自己能幹的。


司馬懿,鍾會已經替你回答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