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想關心的是,一個人怎樣的小孩,會想這樣的問題,我的童年黑白都算不上,全黑,我稱它為「黑色的童年「


或許,你應該考慮的是,為什麼長大後的你已經不再認真考慮這些問題?


謝邀~

我覺得這在每個人成長階段都會有類似的時期吧,比如想弄明白「人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之類的,被大人們認為很有哲學深度,很難回答的問題。我主要想說以下兩點:

1、本源性問題與認知階段有關

首先,我要解釋下,我自己把「什麼是……」等用以尋求揭示事物直接性狀、意義的直接問題稱為本源性問題。

人之初,生存潛意識會逼迫我們對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廣泛的認知,從嬰兒抓到什麼咬什麼,到幼兒園小朋友總是問「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些都幫助涉世未深的孩子迅速獲得關於這麼世界的訊息,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信息就是什麼對生命延續來說是安全的,比如媽媽常告訴孩子有困難找警察叔叔,那麼警察叔叔對於孩子所傳遞的信息就是安全的。

所以,題主孩童時期的問題,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有,因為孩子們只能靠這種方式去獲得信息,而獲得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這種二元對立的本源性問題,下定義一定是最直接認識事物的方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吸收對某一事物越來越多的信息,逐漸完善之前得到的單一信息,比如警察叔叔不只是解決困難,還有戶籍管理、偵破案件等多種職能,這就是把我們的認知從簡單的二元對立中解脫出來。

2、對世界本源性思考並不是「黑暗料理」

很多故事或案例里,我們都能看到歷史上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們思考世界的本源、生命的本源等類似問題,窮盡一生,幸運的人就能順利整理出一套自己的思考軌跡,從而發表自己的理論,而不幸的人則被時代冠以「精神錯亂」的標籤。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非常快,成年人們為了養家糊口疲於奔命,所以他們理所應當地應該關注哪些信息能夠使他們升職加薪,哪些能夠提高家人幸福感,而對生命或宇宙本源的思考則被棄置思想的最邊邊角角的地方,也就很難再出現上面提到的把自己逼到幾近崩潰的精神大師。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你為了家庭生計奔波的時候,自然無暇顧及其他,而作為家裡閑散成員的幼兒吃飽喝足、玩具玩到無聊時,才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插一句,這讓我想起了《西虹市首富》,前半段是花錢,花錢花到一定地步了,才開始打溫情牌。這很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所以,題主不要覺得你的問題讓你很困擾,如果你富有到不想做什麼就可以自由地決定不做什麼之時,你就開始重拾這些問題,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當然在此之前,還是應該多讀點書,不然怎麼能像我一樣,瞎掰出這麼多字來?

好了,我實在是編不下去了,請大家指教。


不再問大概是因為有答案了

所以 人活著是為什麼呢


說明你這個人愛思考,我就不行了,我腦子裡成天都是,放了學,去學校門口買吃的,今天吃燒餅,明天吃肉包子,後天吃麻辣燙


謝邀~

本人認為這跟年齡其實沒有很大關係,或許有人認為什麼童年什麼的愛幻想,小時候總是對什麼好奇這類的~無非是別人給了你一個你不知道的名詞,你要弄懂是什麼意思而已,而所謂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不再好奇,無非是在你的心裡你早就給這些東西下了一個定義:你認為...是....

而即便現在的你如果遇到不得不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你同樣會想辦法弄明白。更別提在隨波逐流的時代下你不得不做的每件事情其實在你心裡是有原因的,哪怕原因甚至只是別人都做,你也只好去做而已,即便你自己並非願意的

現在認為那是一些莫名奇妙的問題,只不過在現在的你看來(粗暴的講)想那些問題對你「升職加薪」沒有絲毫用處,甚至不如玩遊戲來發泄解壓得到短暫的快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