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骅琪拿著自制的「垃圾钓竿」走下电动车,将路边的饮料杯钓起放入垃圾袋中。 (图/郑清元摄)

66岁的郑骅琪曾两度中风,生活起居都得靠人打理,而长期为伴的男朋友竟离她而去,不想成为子女负担的她,一心想寻死,但在志工团体的协助下找到活下去的目标,从此她每天骑著四轮电动车,从基隆住家一路到深澳渔港捡拾垃圾,将回收物捐出做公益,并以自身经历鼓励身陷泥沼的艰苦人,提供大家一个找到「勇敢活下去」的选项。

本月10日,北台湾气温持续下探,本刊来到了郑骅琪位于基隆祥丰街的住家,以铁皮屋搭建的套房内满是杂物,寸步难行,奇异的味道充斥鼻腔,而郑骅琪则坐在捡回来的瓶瓶罐罐、各式箱子围绕的单人床上做回收物分类。

郑骅琪起身拿起自制的钩子,艰困的移动著身躯,好不容易到了她的四轮电动机车前,在冷风中,她并未因此缩瑟,反而像松柏一样,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不知情的人根本难以察觉,她的右半边身子因为中风而无法移动,每移动1步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郑骅琪骑著4轮电动机车,拿著用废弃铁秆、黑色胶带捆成的「垃圾钓竿」,锁定路边遭人弃置的饮料杯后,她先走下车用能动的1只手拿著钓竿,艰难的将身体拉弯,直到钓竿触及到杯口后,再将杯子固定到杆子上钓起放入垃圾袋。

虽然整个过程看似流畅,但郑骅琪还是花了很长时间练习,而且平均要花约1分钟才能捡起1个饮料杯,邻居们除了感佩她的毅力以及坚持外,也心疼她的身体,「我每天都从早上5点多开始捡,捡到上午10点,搜集、分类之后,再载去回收站做公益。」郑骅琪骄傲的说。

「我就尽我的力气做,但工作5小时就要回家休息一下,因为外面如果太阳太大,我眼睛有白内障,晒太阳太久会看不见。」郑骅琪满是病痛的身体中,却依然有颗热情助人的心,在捡垃圾做爱心之余,也经常以自身的故事鼓励在人生低潮想寻死的民众。

郑骅琪没有办法出门工作,日常生活开销都极为节省,她的主要收入来源倚靠低收入户补助、社会局的身心障碍津贴,还有热心邻居的帮助,「房东跟邻居人很好,他们有时候也会拿菜来给我。」她心怀感恩的说。

郑骅琪的房间中满是杂物,她每天在单人床上处理回收物。(图/郑清元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