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二海:我為什麼投資蛋殼?

  文/樂居財經 展浩博

  紐交所掛牌現場,高靖和他創業路上的貴人劉二海緊緊挽臂相擁。

  時針指向紐約當地時間10點整,蛋殼公寓(DNK)正式開始交易,開盤價報13.51美元/股,市值逾24.5億美元。

  從2015年1月創立到2020年1月紐交所上市,蛋殼僅用了短短五年。作為一路陪蛋殼孵化生長的重要投資人,劉二海此刻的歡喜與激動,恐怕不亞於蛋殼創始人高靖。

  劉二海與蛋殼的緣分始於3年前。2016年下半年的某一天,蛋殼公寓執行董事長沈博陽碰到了劉二海,告訴他「我投了蛋殼的天使輪。」不過,劉二海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投,因為像蛋殼這種規模的長租太多了。但是,和高靖聊過一次後,劉二海下定了決心。2017年年初,劉二海第一輪就投了1000多萬美元。

  「我記得問過高靖,公司為什麼叫蛋殼呢?是希望為每個身處異鄉的人都能提供一個溫暖的「殼」,孵出自己的夢想。」提及蛋殼名字中的內涵時,劉二海這樣說道。不難看出,高劉兩人對蛋殼都是保有溫度和情懷的。

  上市現場,蛋殼公寓還把展現當下中國年輕人租住生活的實景樣板房,搬到了紐交所門口,其時尚、宜居、多元化設計風格充分展現蛋殼公寓的產品自信。

  有人說,蛋殼上市是個資本運作的勝利,可在劉二海眼中,蛋殼的成功是一次產業轉型和巨變的勝利。

  以下是劉二海問答精選:

  問:愉悅在2017年年初投資了蛋殼,到現在也只有三年時間,當時想到蛋殼會發展這麼快嗎 ?

  劉二海:當時肯定也沒有特別想蛋殼有多快這個事,不過長租這個市場我們很早以前就有堅定的信心。2017年,蛋殼在管房屋應該只有8000間,2019年Q3公佈是40多萬間,兩年半實現這樣的增速還是非常快的,比我想的肯定快。

  問:為什麼會投資蛋殼?

  劉二海:一是需求非常大,老百姓買房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蛋殼的主要用戶——年輕人羣體來說,就更不可能一畢業就買得起房子。年輕人漂泊在外,這個數字全國得有幾億吧?這是一個多大的問題需要解決?

  我記得問過高靖,公司為什麼叫蛋殼呢?是希望為每個身處異鄉的人都提供一個溫暖的「殼」,孵出自己的夢想。說實話,這也是我的一個小願望,因為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年輕人。

  二是人們的觀念也在轉變,原來是房子一定要屬於自己,現在人們更看重房子的使用價值,我在這個城市就租用一下,假如我不在這個城市了,我換到其他城市,就會很方便。

  三是高靖這個團隊還是非常能幹,當時和他同期的公司裏有8000間房的不在少數,但是他把8000間變成了40多萬間,這個團隊身上有很獨特的地方。

  問:怎麼在同期的那麼多做長租的公司裏,發現蛋殼的呢?

  劉二海:2016年下半年某一天,沈博陽(現為蛋殼公寓執行董事長)跟我說他投了蛋殼的天使輪。但即使到見高靖之前,我都是比較糾結的:8000間,太少了,行業中8000間的多了。但公司的數據給了我信心,蛋殼當時的8000間房有很多都在北京,其實這很不容易,為什麼呢?因為另一家長租公寓的大本營在北京——當時兩家差距太遠了,我估計得至少有20倍。

  在對手勢力很大的情況下,高靖依然敢闖進來,而且還做得不錯,這說明他敢打仗、也會打仗,也說明長租這個行當還可能不是一家能夠獨大,不是贏者通喫。這時候,又瞭解到高靖和途虎養車CEO陳敏曾經是老同事,陳敏評價「高靖非常能幹,很多方面都非常優秀」,陳敏的話又增強了我的信心。這樣,我約高靖來公司聊一聊。

  就聊了一個問題:你這房子數量太少,怎麼能增長呢?他說還是有非常大的空間,跟我講了他怎麼拿房、尤其是如何構建數據系統。我一聽,覺得這事還有點意思,如果只是拿房,沒有數據支撐,這生意沒法規模化。數據系統這部分還是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所以因為這麼幾個要素,我們連續投了好幾輪,第一筆就投了一千多萬美元。

  這個數據系統其實也解釋了,蛋殼為什麼可以在兩年半時間從8000間做到40多萬間。有了智能數據系統,蛋殼就隨時掌握各個城市各個區域房價、租價的實時數據、進而分析出趨勢,拿房的時候就敢拿。這是蛋殼自建的系統,提升了整個運轉效率,迅速拿房、迅速裝修、迅速流轉,沒有這個就真成了二房東。

  實際上,這個公司運營的是個數據平臺。很多人以為弄個房子不就行了?但你仔細想,多少錢收房合適呢?為什麼要收這間房?在什麼地方收合適呢?有沒有需求呢?你沒有調研、沒有預測,怎麼敢做決定?

  「快」為什麼重要?對於長租來說,規模還是很重要的,規模上不去,你的營銷、服務、裝修、客服這些成本都分攤不下去。規模實際上是必要的條件,規模上去了,服務成本才能下降,單位投入的服務質量就上去了,而服務質量是長租競爭的核心價值。

  問:在長租這個領域會不會出現瑞幸這樣的公司?

  劉二海:瑞幸之所以這麼「快」,最重要的一點是應用了新技術設施。從這個角度講,那些巨大的萬億級產業都會有他們的「瑞幸」出現。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是行業內,第二階段就是基礎設施化,這時會有很多「新」公司出現,產業會重構。不止蛋殼,包括我們在汽車後服務市場的途虎、在能源領域的能鏈,做的都是大型行業的轉型重構。

  新基礎設施時代,工具改變,效率倍速提高,而效率的提高會直接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瑞幸咖啡用兩年時間,開始改變數千萬中國人咖啡的習慣;蔚來汽車用四年時間造出了中國人自主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車,在傳統汽車工業時代是不可想像的;摩拜單車從一輛輪子一蹬就掉的試驗車變成人們出行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騎行次數達到數千萬,也只花了兩年時間。

  為什麼房地產商做不了蛋殼?為什麼傳統的4S店做不了途虎的生意?為什麼普通的咖啡廳做不了瑞幸的事?商業所依託的生態系統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那些以往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律」正在改變,這就使得 「醫食住行」這樣萬億級的產業開啟了從舊基礎設施向新基礎設施轉型的進程。愉悅資本特別關注歷史性的機遇。

  另一方面,蛋殼業務發展如此之快,其實是對創業團隊提出了極高要求,既要懂用戶運營,又要懂如何做相關產業。咖啡味道不好就沒人喝,房子做的不好就沒人住,車修得不好就不會有人進店。來自傳統產業的人對產品和服務有經驗,互聯網出身的擅長搞流量做用戶,兩方面都能搞的人很少見。這些人必須能力全面,團隊內還得融合,搞互聯網的和搞產品服務的兩波人要融合在一起。這是對行當提出的挑戰。

  瑞幸兩年,蛋殼三年,在以前的認知裏,太快了。但這些公司的共性是兩邊做得都不錯。新基礎設施引發的產業巨變就會是這樣的速度。新基礎設施,對萬億行業新基礎設施的重構這件事情,可能是未來10到20年非常重要的主題,特別是在中國。

  問:從資本市場角度看,當時瑞幸上市的一些因素,在今天是不是有改變?

  劉二海:一些項目選擇在發展到一定階段走向公開市場,是更好的選擇:公開市場上有更充足的資金;有更多樣化的融資工具。公開市場對公司的要求也更高,進而推動公司更透明、對市場的反饋更及時,從而發展也更快。

  創投這個行當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之間的關係在發生深刻變化。如果說在2018年下半年之前,整個資本市場是早期投資、後期投資都很活躍。今天實際上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後半部分的投資變得更加謹慎了,一些大的基金、明星項目出現了一些問題,整個市場也籠罩在對後期項目的擔憂裏,投資人可能就改弦更張。

  問:蛋殼有沒有一個大致的盈利時間表?

  劉二海:這其實是一個平衡當期盈利與長期發展的問題。對蛋殼來講,大家倒不懷疑它能盈利,規模要相當,但是不能光追求規模,同時要把服務的品牌和質量要做起來,否則我覺得不會長久生存下去。

  問:公司哪些決策是特別關鍵的,導致現在有這麼快的增長?

  劉二海:首先是團隊,沈博陽和高靖無疑是很優秀的,高靖強有力的執行力確實罕見,這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再有就是引進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投資人,保障了公司發展沒有掣肘。融不到像樣的錢,公司是無法推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數據平臺,這套智能數據平臺非常有價值,才使得你敢於往前跑,否則可能會掉到懸崖下面了。還有特別重要的是配合政府,配合監管,包括房屋質量的監管,甲醛是不是超標,是不是環保,包括租賃金融的安全性。

  蛋殼是一家創新的獨立公司,我們的股權期權的激勵機制,是一般機構比不了的。蛋殼這批人實際上是從互聯網出身的人,更瞭解年輕用戶,同時又彎下腰來做苦活。從投資人角度來講,我們從A輪開始到現在,是長線投資人,我們沒想著短期趕緊炒一把賺點錢就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