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明鏡》週五報道稱,德國聯邦政府證實,美國確實以關稅作為威脅,要求德國等國在伊朗問題上更多施壓。此前,《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威脅,如果德國、法國、英國不啟動伊朗核協議所謂的"爭端解決機制",就將把對歐洲汽車徵稅25%提上日程。

背景是,伊朗核協議的簽署國(在美國退出後,目前是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德國、歐盟和伊朗)都可以在認為核協議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啟動該機制。該機制啟動後,會由聯合委員會處理,給出解決方案。解決期為15天,如各方同意,該期限也可再延長15天。如果聯合委員會最終不能解決爭端,就可能將此爭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可能導致重啟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

事實上,德國外長馬斯也確實與法國外長、英國外長一道,於週二(1月14日)宣佈,因為德黑蘭違反了伊朗核協議而啟動了該爭端解決機制。

那麼,德、法、英三國是否真的是因為受到美國壓力而做出了此舉呢?

週五早上,德國聯邦議會的外事委員會就此事召開特別會議。據《明鏡》週刊報道,一名高級官員向其證實,美國外交部確實在1月8日向這三個歐洲國家的外事部門發出了類似威脅,但三國對威脅予以了駁回。該官員表示,美方的施壓其實沒有必要,因為三國本來早就考慮啟動危機解決機制了。

與此同時,德國在野黨則批評政府處理此事的方法。綠黨外交政策專家諾裡普爾(Omid Nouripour)表示,德國政府無法擺脫嫌疑,是因受到美國威脅而在此時節啟動對伊朗的爭端解決機制,德國政府無異於公開承認自己是可以被敲詐的。自民黨政治家迪爾-薩萊(Bijan Djir-Sarai)則指出,外長馬斯稱希望通過啟動調解機制保全伊朗核協議的說法缺乏可信之處,因為這樣作是退出協議的開端,"只不過從法理上比特朗普作得好看一些罷了"。

王凡/葉宣(明鏡在線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