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風是指腦內血管的急性病變,造成腦內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各種腦損傷的表現與後遺症狀。其發病率、致死(致殘)率相當高,長期為十大死因前三名。

 

其典型的發病症狀是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不清、半身不遂等。本病是可藉由積極作為預防其發生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發生的先兆、急救、平時的保健等簡介如下。

 

※中風的危險因子與先兆

-形體肥胖,嗜睡懶動,睡時鼾聲大而頻繁,痰多,喜歡吃肥肉、炸物、冷飲、菸酒等,常兼有三高病症。

-長期患有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胰臟病)、高膽固醇/血脂症(肝臟病)、低血壓或心跳不規則(心臟病)、動靜脈血管炎、動脈硬化或腦內血管痙攣(血脈病)的中老年人。

-常出現頭眩頭暈,特別在疲累或生氣時明顯

-常身體的半邊(單側性)出汗

-常出現短暫的手指、足趾麻木或抽動,或短暫的舌頭僵硬(舌強)、語言不利(想說話卻舌頭不靈活)。或一側口唇/眼瞼不時抽動,大指/食指發麻無力,或有螞蟻爬行等感覺異常,不時下肢足脛(小腿)發酸或麻重感,反覆發生。

-中風已經形成的初期預兆(暫時性腦缺血性休克TIA):不時發生短暫的失神/暈倒/昏厥(休克樣),伴有心悸乏力、冒冷汗、面色蒼白、目視模糊昏蒙、精神呆滯、倦怠嗜臥等,以上皆由於腦血流短暫缺損所引起。

 

※是否腦中風的簡易測試

握伸試驗:雙手反覆握拳與伸指,比較兩側是否有不同。若有腦中風,則對側肢體動作會愈來愈無力,愈來愈慢。

 

※中風的急救---別亂放血,搞錯會害人!

-第一招:瀉熱/實證用之,十指間、耳垂、頭頂心用針頭或採血片放血,盡快送醫。

-第二招:補虛/脫症用之,用艾條數根懸灸頭頂心(百會)、臍下丹田(關元)、胸口(壇中/巨闕)、保暖,盡快送醫

 

該怎麼選擇急救的方法?其使用時機(適應症)如下

-平素肥胖、燥熱體質、怕熱、體溫高、面常紅赤、脾氣暴躁,多有高血壓病史,常應酬或喜歡吃大魚大肉,抽菸喝酒,觸摸脈搏跳動洪大旺盛快速者,為實熱症,用第一招。(通常這類人以出血性腦中風居多)

-平素怕冷、血壓低、貧血、面色蒼白、體溫低、體質衰弱瘦小、或罹患有心腎等內臟慢性衰竭者,為虛寒症,用第二招。(通常這類人以栓塞性腦中風為多)

-急救前務必準確判斷虛/實證再出手,否則寧可不要動手,以免加重病情。

 

※中風的預防、治療與保健DIY

-有肥胖與三高症狀:與其長期吃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西藥,不如積極減肥、多活動,每天走路半小時以上,忌飲料、零食、油膩或重口味食物,戒除菸酒、炸、辣、清淡飲食。多喝水,定期捐血或放血(拔罐)對血液濃稠者有助益。

-中老年人預防中風,可艾灸小腿部足三里、絕骨穴,或用大蒜切片貼足心(湧泉穴),引()氣下行。

-平素怕冷/虛寒體質,可經常艾灸頭頂心(百會)、肚臍隔鹽灸、丹田(氣海關元)、腰背部(腎俞命門膀胱俞等穴)、內踝上3(三陰交),配合溫陽補氣的中藥配方內服調理,強化體質。

-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麵包、餅乾、糕餅點心等烘培製品、以及零食飲料等含糖食物。三餐應以低油、低鹽、低飽和性脂肪/膽固醇的食物為主、搭配食用高纖的蔬果,讓每天都能有順暢排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