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

最根本就是低薪問題以及高房價,再來已婚女性在職場被歧視,企業家的眼中女人生產權利一文不值,老闆眼中只有利益敢請假只能準備回家吃自己,許多女同事為了保住飯碗推遲生育或是不敢請有薪產假!
 
或是個人曾在某集團任職期間,聽到有人因為懷孕,被上層用各種理由跟手段,逼已經懷孕五個多的女性員工自動請辭,試問女人懷孕各種辛苦時,還有多餘體力去勞工局申訴或是跑公家機關捍衛權利?很明顯,就是吃定員工處於弱勢!
 
再來,女人生育身邊資源太有限,如果公婆父母無法支援幫助,私人保母跟私立幼稚園費用太過昂貴,但是政府的公托跟公立幼稚園又稀少,甚至都還要抽籤的情形下,女人要照顧下一代,除了增加一筆開銷以外,還可能會喪失一份經濟收入甚至失去職場競爭力.
 
生育補助各種獎勵固然是好,但是許多經濟薪資結構根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很難讓人有勇氣多生育幾個小孩,因為小孩一但生下來,父母必須撫養到法定成人至少18年,政府盲目的鼓勵催生,卻沒有任何政績表現,甚至貪汙炒房一大堆,如何讓人民相信台灣是有未來的?
 
養育小孩只能靠父母自己,然後小孩長大要教於他如何面對這些,告訴孩子長大因為低薪沒工作,所以只能想辦法去國外工作?或是只能去當台勞,簡直是台灣悲歌!!!
 
 另外,還有政經社會環境一團亂七八糟,即使有心想要成為父母,都不禁為下一代煩惱,這些惡劣狀況,以及國家舉債甚至可能禍延子孫,太多既得利益者自私自利,如何把讓下一代再去承受這些,於心何忍??
 
 
 

中華民國立法院為了前瞻計畫又大打出手!新聞上了 CNN,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恥),同時也再度引起新加坡人的關注。

新加坡因為有線電視收費制度的關係,幾乎大家都可以收看中天亞洲台等台灣電視頻道,而早年的「全民大悶鍋」,更是新加坡人爭相收看的節目──新加坡人言論沒有台灣自由,他們很難想像台灣國會可以「打架」、綜藝節目可以「模仿」、「嘲笑」政治人物,卻也被這樣的節目生態深深吸引──因為這些在新加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而立法院這次因前瞻計畫大打出手,可說是「武功高強」的台灣立委諸公、女俠們,多年後再次「重出江湖」之力作,當然也再度被新加坡人,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的反應不外乎:「太誇張了,打成這樣!」、「台灣好亂,各自為政!」或是語帶羨慕「台灣真民主」等。

但幸好多數新加坡人只是看看電視、湊湊熱鬧,他們並不明確知道這些立委為何而打。

新加坡與台灣同樣面臨低生育率問題,近年政府也同樣致力於改善育兒環境,但若新加坡人知道本次衝突的導火線,肯定會更哭笑不得──第一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的 7.9 億「改善幼托體系並友善育兒環境」預算中,竟有 2 億元民脂民膏,超過四分之一比例的預算,要花在包含補貼尿布錢在內的「育兒百寶箱」上。

台灣與新加坡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少子化已經成了「國安危機」。但不得不說,當我從網路新聞上,看到林全內閣提出的預算分配,有超過四分之一、高達 2 億元是要拿來送新手爸媽「育兒百寶箱」、補貼尿布時,第一時間真的很傻眼。

雖然我能明白政府「鼓勵生育」的用心,但畢竟國家預算來源是全國納稅人的血汗錢,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山之石──新加坡,是怎麼制訂「鼓勵生育」的政策。

新加坡如何鼓勵生育?

以下福利僅限新加坡公民(星幣兌台幣為 1:22,也就是 1 元星幣值台幣 22 元):

1、母親有薪產假 16 週,父親有薪陪產假 2 週,同時父親可挪用母親產假 4 週成為父母共同產假,領養者亦可有 12 週假期。

2、嬰兒花紅(Baby Bonus)第一胎 8,000 元,第三胎以後每胎 10,000 元。

3、設立兒童發展戶口(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政府先給 3,000 元,之後再以一比一的方式,父母存一塊,政府給一塊,政府津貼每胎總上限為 6,000 元,第三胎以上每胎 12,000 元。

4、六歲以下有薪育嬰假:不論父母每年六天。

5、幼稚園/托兒所/托嬰津貼:在薪資換算的架構下有不同的津貼,每月約一百多元。且政府鼓勵母親工作,因此母親若工作,最高可獲 600 元津貼。

6、所得稅減免額 5,000 元至 10,000 元不等,若申請女傭可同時減免相關稅務。

7、40 歲以下女性於指定公立醫院人工受孕可得 75% 的津貼,並可動用類似台灣勞退基金的公積金(CPF)健保儲蓄戶頭。

8、小學至大學的學費津貼(新加坡公民的學費與永久居民及外國人有不同算法)。

9、從公積金為孩子繳交全民健保費用(MediShield Life),政府另補貼新生兒健保儲蓄 4,000 元(可用於孩子醫藥費)。

(以上政策為作者口語化整理而出,實際上仍以新加坡政府網站為準)

新加坡每年鼓勵生育的預算,高達 20 億星幣(440億台幣),以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來說,你生一個孩子,七歲前可獲得政府約 14 萬星幣左右的各式津貼,也就是台幣 300 多萬,這些福利還不包含新加坡政府不定期發派紅包或水電費回扣給公民。

一比一津貼,計畫性吸收移民,多管齊下解決少子化問題

雖然說直接給錢是最有感的鼓勵政策,但新加坡畢竟走的是菁英路線而非濟貧路線,所以政府對父母也是有要求的──例如津貼中的兒童發展戶口(簡稱CDA),主要是針對孩子未來的教育與健康費用進行補貼,但政府採「一比一津貼」的方式進行:父母自己要先為孩子存錢,政府才會有相應的補貼。

以我周遭同年紀的朋友來說,年紀大多是 30 多歲,有 2 到 3 個小孩,已在社會中打拼十多年,有些是中階主管,有些還在基層奮鬥。我們當然不可能一下子拿出 6,000 元新幣放到 CDA 戶口,但政府允許我們每月存一點,反正你存多少,政府就貼你多少,直到 6,000 元上限為止。這不但對家庭經濟有實質的幫助,也等於「半鼓勵半強迫」讓父母學習為孩子儲蓄教育基金(否則就沒有補助),個人認為這是十分正面的做法。

近年來新加坡也放寬永久居民成為公民的條件,有計畫性地吸納外來移民,以解決少子化這個國家問題。

學習制度精神,而非「撒錢就好」

當然乍看之下,新加坡(公民)父母育兒的福利遠比台灣為好,但畢竟新加坡政府有錢、人口較少,才可以有如此的作法。

而台灣雖然可能無法比照新加坡的標準實施同樣制度,但其中有些政策的精神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例如重視兒童的教育與健康、讓父母有充足而安心的育兒假期、政府和民眾共同負擔公積金等。

此外,新加坡的育嬰政策不斷隨著現實環境微調,不只金錢的津貼,新加坡社會亦發展出青年體育部(MCCY),更與許多民間單位共同策劃關於婚姻與家庭的講座,不僅從物質層面,也從教育層面來培育新手父母

請注意:即使新加坡政府如此積極地鼓勵生育,但不少新加坡人,仍因高物價、高競爭的環境導致缺乏信心而害怕生育。少子化問題的成因與影響層面十分複雜,政府制定相關措施,千萬不可輕率為之。真的由衷希望台灣人與新加坡人,都不要在下個世紀「瀕臨絕種」。

「增產報國」口號下,育兒津貼等福利政策畢竟只是從旁協助,政府是否能營造讓國民安心培養下一代的大環境,國人自己對未來的信心和努力,才是影響生育的關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