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看到一個怪怪的評論,應網友的要求,我盡力解釋經濟學上的觀點。就是那個不知道怎麼當上金管會主委的施俊吉居然冒出"央行貶值7% 等於簽FTA"。我猜應該鄭秀玲跟陳博志心裏也是OOXX吧?

先簡介一下這位施俊吉是何許人,他是台大經濟系的土博士然後在一些國立大學當過教授。他對當官很有興趣吧? 所以後來就在綠營執政時期擔任一些公職。最大的官位是金管會主委這其實是蠻大跟蠻重要的官了當年報章都說他是大黑馬。我也覺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沒有金融業的背景而且在學術界的表現比鄭秀玲還差 (更正:經過客觀評比後施俊吉論文發表較佳,早年表現在台灣學者中算不差,詳見 "論文評比: 鄭秀玲PK施俊吉 鄭秀玲還是輸了" )綠營的支持者可能覺得我好像老是罵親綠的學者。我可以平衡一下。繼任施俊吉的金管會主委也是綠營的經濟學者是胡勝正院士。胡院士的論文發表可是上一流的了對比施俊吉,讓人不禁懷疑施俊吉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管道才"X"到這個官。台灣的大幸是施俊吉擔任金管會主委並不長: 金管會主委任期是 2006年8月14日—2007年01月25日。我沒打錯喔,確實是半年不到。同樣是綠營的經濟學者,你問我的話我會說胡院士適任多了。而且其實胡院士是台灣經濟學家中總體經濟學的真專家。他在總經方面的論文發表量如果我沒搞錯應該是第一名。我也不懂為什麼綠營不請他出來幫忙說話?他要批評服貿或是ECFA起碼會有點經濟學上的道理。不會像是有些人就像馬戲團的小丑在表演吐口水。

其實除了砲轟這些民進黨的政治打手外,我倒是真心比較想慢慢的把新加坡的好的政策跟台灣錯誤的政策一一比較。只是最近工作變忙,可能要等暑假才能寫更多文章。小離題一下的是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台灣的學期制跟別國不太一樣。新加坡的大學是五月中放暑假到八月中。然後"寒假"(新加坡只有夏季)是12月中到一月中。美國的寒暑假也類似所以現在進入新加坡大學的學期末也是老師比較忙的一段時間

回到主題,再度先COPY原文如下: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610215.shtml

"施俊吉表示,馬政府指韓國FTA數量較我國為多,對我出口不利,但核心問題不在有無零關稅,而在於產品本身競爭力高低。他解釋,競爭力即「賣得比人貴,能賣得比較多」,韓國市場小,其三星手機、歌曲卻都能以品質行銷全世界;若我國成功推動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無須FTA,照樣能馳騁世界。

鑑於TPP和RCEP非短期內可企及,施俊吉指出,短期經濟對策中,以貶值最為合適。若能自台幣兌美元30元降至32元,就能使台灣出口品價格全面下降7%,等於與世界各國簽署立即生效的FTA,且美國QE正穩健退場,美元將升值,國人也預期台幣將貶,2月外幣存款暴增9百億,央行何不衡量情勢,順勢貶值。"

這段話的前半不算有錯。我會說有一半是對的這樣的說法起碼是在合理的經濟學邏輯中幫反服貿說話。任何國家都會有一些出口公司是毛利比較高的。毛利的意思就是一樣產品售價100成本可能只有50。通常這種公司的產品品質很高,就像蘋果三星的高階手機。消費者在買這些產品的時候在乎品質勝過售價:售價不是主要的考量所以成本差個5-10%只是影響公司的獲利,但是沒有致命的影響。換做台灣的公司來比方的話,最成功的就是我們的國寶台積電跟聯發科。如果有人有辦法幫台灣變出很多間台積電聯發科,台灣人很快就跟新加坡人一樣有錢了。

施俊吉錯的那一半就是台灣也有很多出口公司的毛利是很低的,其中包括鴻海廣達等所有代工或是其他"低毛利製造業"。這是台灣目前經濟結構的弱點也是一個辛苦工作薪水賺不多的原因。這些公司東西賣100成本就90。所以任何影響成本的因素都很重要。台灣這種公司還蠻多的。怎麼幫這些公司升級確實也可以算是政府的責任,可是不管藍綠我好像沒看過好的政策來做產業升級?所以如果韓國公司免關稅,台灣出口競爭者要5-10%的關稅,對毛利低而且出口到大陸的台灣廠商的影響就不小了。

施俊吉的第二段可以說是"笑話"。

第一,先講降匯率跟FTA不一樣在哪裡。FTA是跟不一樣的國家把每一件產品的關稅降成0。所以不同國家跟同一個國家中不同產品原來會有不同的關稅稅率。簽了FTA後降的稅率也不同。所以沒辦法用一個匯率貶值達到一樣的效果。

第二,就算有一個辦法讓匯率免成本忽然砰的一下就變成32,台灣全體國民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為所有進口產品價格會上升。比方說如果本來有某種外國商品的售價是100美金。進口商花了100美金買了某件商品後在台灣定價至少要3000才合成本如果貶值至32,該進口產品在台灣訂價就要至少3200。所以用台幣貶值促進出口會有效果,但是代價是全體國民買進口品的代價變高。而台灣有不少產品是一定要進口的,其中包括石油我會解釋降匯率像是一種保護主義的措施。在某些情況下有用(像是先前的日本對美金80比1的時候)但是不可常用

第三,跟第二點有關的是,如果我們先於韓國跟某國簽了FTA,那在韓國跟該國簽約前我們都會有成本優勢。但是降匯率刺激出口沒有這種效果。因為如果有必要,韓國也可以貶值把我們貶值的好處抵掉。這就像是前一陣子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把亞洲各國的匯率都帶下來類似。換言之,就是韓國可以跟我們匯率競貶結果是買家得利。

第四,要讓匯率從30變成32也不是沒有成本的。央行要印出大量的台幣換取美金才能壓低匯率。這會使得本國的貨幣供給額上升或是利率下降。這有可能造成通貨膨脹使得窮人受害。

其實這個問題也牽涉到一個國家"最適"或是"最佳"的匯率到底應該是多少? 這跟FTA不直接有關。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台幣對美金1比30是最好的,那你要人為硬ㄠ到132就會讓台灣的利益受損。這個最適的匯率直接上來說應該和FTA沒有關係至於台灣的最佳匯率到底該是多少,我的答案是一個有點耍賴的答案: 就相信彭淮南總裁吧! 他能得10A不是沒有道理的。沒有證據說台灣的匯率政策不好。我也很尊敬張宗謀董事長,但是在要不要貶值救出口這件事情上我比較認同彭淮南總裁。

至於經濟學術上關於匯率到底是怎麼決定的跟最佳匯率政策是什麼? 就我粗淺的知識知道"這真的很複雜",這會有一門課花3-6個星期教你5-10個不同的理論因為匯率牽涉到進出口市場,金融利率市場,國際熱錢投資資金流動等等。似乎理論上沒有定論(先聲明我不是研究總經的這方面也只是學生跟喜歡投資的投資人。)。各國的匯率政策也不一樣。歐美很多先進國家真的用自由市場決定匯率。央行完全不干預(想干預也做不到因為外匯交易量太大了)。亞洲四小龍的政策都不太一樣。香港(中國也類似)採取盯死美金。新加坡跟台灣有點類似。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對於匯率有一個不告訴大家的浮動區間,當匯率超出區間時金融局會進場干預讓匯率回到區間內。跟別國不同的是新加坡基本上就是靠匯率來調整利率與貨幣供給。不像其他國家央行會調整利率跟存款準備率來影響匯率或是經濟成長新加坡基本上就是靠突然把匯率調高調低來代替利率的變化。我也不懂為什麼? 但是我相信新加坡官員這招應該是有適合新加坡的道理台灣就介於新加坡跟美國中間,我們的央行在需要的時候會進場干預匯率。台灣其實已經有適度的壓低台幣匯率了要不然我們就不會有這麼高的外匯存底而南韓似乎外匯干預程度比較低比較願意容忍匯率大幅波動跟外資自由進出。這些政策到底誰是最好的? 我也很好奇也沒看過比較專業的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