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3

記者彭琬馨/專題報導

穿著一身鮮紅色蠟染衫,李問走進印尼小吃店,看都沒看就拿起桌上菜單,以一口流利印尼文和店員交談。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他已經是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還曾參與草擬總統蔡英文新南向初期的政策架構。外界可能很難想像,新南向政策首次曝光的民進黨黨慶外交酒會,蔡總統對外宣布將推動新南向政策講稿,就是出自李問之手。

通曉印尼語 踏遍東南亞

「印尼是一個在語言、族群文化都非常多元豐富的地方。」談起東南亞,李問滔滔不絕、眼裡發著光。「我們希望能讓台灣有更多關注東南亞的年輕人」,畢業於台大人類學系、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李問擁有豐富的田野經驗,過去短短幾年間,足跡遍布東南亞八個國家,上至達官顯要、下至市井小民,都是李問訪調的對象。

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新南向政策成為蔡英文競選時期主要政策之一,選後總統府也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已自今年起解除任務編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等單位,以推動新南向政策的人才、智庫交流;擁有豐富東南亞田野經驗的李問,自然成為政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豐富田野經驗 灌溉新南向

談起這個「腦力激盪」下的產物,李問強調,初衷是希望政策的主要論述能涵蓋九○年代南進政策後,民間對東南亞國家所推動的文化交流,包含協助新二代與東南亞親人的「尋根」交流、移工議題,甚至是學術界的相關研究,納入教育培訓、文化交流、語言教育、學術工作,讓政策面向可以比過去的南進政策更豐富,讓年輕世代了解和關心東南亞。

「人才培育是重點,如果可以,我們希望能成立一個東南亞語系的專屬電視台。」學習印尼文兩年的李問,今年剛參加台灣首次舉辦的印尼文檢定,深知語言是認識異文化的重要工具。李問說,如果台灣能提供年輕人更多東南亞文化相關的工作,形成「生態系」,年輕人就很容易在這個環境中獲得歷練成長,這也是新南向政策最初草創的初衷之一。

為了更了解印尼文化,李問還利用空閒時間加入印尼移工樂團、擔任貝斯手。如今新南向政策在各部會開枝散葉,李問抓抓頭笑說,「很難想像以前會做這樣的事」。他說,盼台灣與國際社會的往來,不要只侷限於原本舊有的國家,更了解周邊國家文化,也能幫助台灣蓄積多元的國際研究能量、拓展台灣國際友誼。

  • 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李問。(記者羅沛德攝)

    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李問。(記者羅沛德攝)

相关文章